烛影斧声,太祖一脉北宋失鹿
殿前都点检在陈桥驿自导自演了黄袍加身的戏码,当家人由一开始的郭家,柴家最终落入了赵官家手里,多年征伐南北,在公元960年建立一统的北宋王朝(幽云十六州未收复)。在开宝九年(976年),仅49岁的赵匡胤,在这一年离世,古代宗法制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弟弟来继承也不是没有先例,但有违常理,根据后来赵普和赵光义的官方解释。合法继承权是因为“金匮之盟”。
赵匡胤影视形象
原来,赵官家生母杜太后(杜四娘)在建隆二年(961年)病重之时,询问皇帝赵匡胤得天下的原因。赵匡胤说是托了祖宗和太后的祥庆(我所以得天下也,皆祖先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一针见血地指出赵匡胤是钻了周世宗让幼子继承皇位的空子,夺了后周天下。并还说:四海之广,能立长君,国家之福也。死后当传皇位于汝弟。这一年赵匡胤34岁。可谓年富力强,何愁等不到自己儿子成为长君。杜太后的话被赵普记下。藏在金柜之中。这是赵光义合法继位的一种说法。
黄袍加身
传世最久的烛影斧声是来源于文莹的《续湘山野录》。原文给大家摘一段:
“上御太清阁四望气……俄而阴霾四起,天气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人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伺庐者寂无所闻,帝已崩矣。太宗受遗诏于柩前即位。”
烛影斧声
这里的记载文辞隐晦,后世多做揣测。宦官和侍妾都不在身旁,兄弟一起饮酒,结束后赵光义也在大禁,第二天皇帝便驾崩了,不得不说实在是惹人猜想。赵光义弑兄便是从这里来的。赵匡胤驾崩后,宋后派内侍去找秦王赵德芳,结果这个内侍跑去找了晋王赵光义,年轻寡妇还在这边等着消息,一听到是赵光义来了,见到事情演变成这个地步,不得已也只好唤赵光义为官家,言: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司马光《涑水纪闻》,是以赵光义登基为帝,为宋太宗。
赵匡胤
看似事情挺戏剧性的,皇位继承如儿戏一般。其实这个内侍找赵光义时,赵光义的手下早已等候多时,难免惹人猜忌,特别是烛影斧声中传出来的太祖声音,好做好做。实在是让人无限遐想。太祖的真正死因到底是什么呢?当然还存在其他说法,赵匡胤偶然致死说,调戏花蕊夫人说,一时没有明确的定论。至此,皇位继承为赵光义一脉,终至高宗,太祖子孙仅宗室耳。烛影斧声,那晚到底发生了什么,后世之人迷离难以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