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期“万人敌”,武力不亚于关羽赵云,却因一个奇葩原因冤死
提起文鸯,很多人对他的认识多源自《三国演义》,但是演义中对文鸯的描写并不多。因为《三国演义》的情节比较注重前期和中期,诸葛亮去世后故事就简明扼要了,涉及到文鸯的故事很少,所以后世知道的也不多。
文鸯
文鸯一生的故事,主要有两件名闻天下。第一件,司马师废魏主曹芳,引起文鸯之父前将军文钦与镇东大将军毋丘俭不满,二人决定举兵勤王。之后在战场上,文鸯大发神威,像当年长坂坡前的赵云一样,在司马大营杀了个七进七出,无人敢挡,此时正赶上司马师患眼疾,经过文鸯这一闹腾,眼球爆出、血流遍地,退兵后不久死亡,所以此战叫“文鸯惊死司马师”,一战成名。
文鸯
今天小编就来给您说说这第二件事。当时,文鸯的父亲文钦被诸葛诞杀害后,文鸯走投无路,转投司马师之弟司马昭。司马昭本来与文鸯有“杀兄之仇”,此时却不计前嫌大度地收留了文鸯,颇显大将风度。
司马昭
后来,在西晋泰始六年,即270年,鲜卑首领秃发树机能在河西举兵反晋,他先后杀死了胡烈、苏愉、牵弘、杨欣几位刺史。而牵弘、杨欣、胡烈三将皆是灭蜀时的宿将,牵弘、杨欣曾在强川口击败过姜维,虽说非一流名将,却都以武勇著名。汝阴王司马骏和安西将军石鉴也征讨无功,导致朝中没人敢担任镇压树机能的主将,贾充曾被派去督战,却一直逗留不敢前往。
秃发树机能
这场叛乱一直拖了七年之久,此时朝廷想到了文鸯,派文鸯都督凉州、秦州、雍州三州军力讨伐秃发树机能。讨虏护军马隆以八阵图为阵法,领兵向前,攻无不克。由文鸯为主将,马隆为先锋,两大名将联手,彻底平定了多年以来的叛乱。此战中,文鸯大显神威,大破秃发树机能,收降胡人二十余万,从此名闻天下。
文鸯
但是文鸯立下大功后,反而被削去兵权,东安王司马繇诬其谋反,夷其三族,文鸯就这么窝窝囊囊地死了,还连累了家人共赴黄泉。其实,这一切都是源于父辈给他带来的政治原罪。文鸯作为智勇兼备的大将,本该大有作为,无奈西晋的政治局势讲究门第势力。
文鸯
诸葛氏即便与司马氏为敌,但终究仍是名门世家,文鸯仅以降将身份投晋,却没有政治力量在背后支持。文鸯的爷爷文稷是曹操的部将,父亲文钦曾卷入“魏讽案”,因为文稷的关系才被免罪。要不是司马炎多年压不住树机能叛乱,文鸯更是默默无名。
文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