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朝正一品是最高的官么有九种爵位比它高!
中国的官场自古从汉朝代以来,每个时期的王朝以九品十八级制度为官场办公。然而在清代入关之后也一直在用其制度办公。不过呢,在这九品十八级制度里,从正一品以最高算起,从九品也就是最低的官位。那么低于从九品的官职有没有呢?也有,只是叫做“未入流”,和现在的“临时工”一个性质吧。
那么问题来了?正一品真的是清朝最高级的大臣吗?事实上并不是,为什么呢?因为有九种爵位比正一品的职位还要高,是什么职位呢?这九种又称为超品。那么什么就超品呢?
第一种超品,是在王朝里的皇亲国亲,例如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这六种爵位,应该都是超品职位,比正一品更高,还有一些是皇帝的宗亲,如镇国将军,奉国将军和辅国及奉恩这四种将军不属于超品的范围。第二种超品,是在皇朝里不是宗亲的各种爵位,例如公、侯和伯爵这三种,也是超品,比正一品官位大,便是下面的是子、男爵等,是和正一品一样的,有的还和正二品差不多。
大家所理解的超品官位,可不是随随便便都能得到的,是一般情况下,即使你的尊称和待遇很高,像大学士,宰相等等,也不一定可以得到超品官位。
在大清王朝,有着康熙、雍正、乾隆的“三朝元老”的张廷玉,其一生戎马,为当朝天子忠心卖力,誓死效忠。张廷玉也是雍正皇帝处理军政大事的左膀右臂,并且呢,对乾隆皇帝有着非常之功。掌权者为了奖赏和拉笼张廷玉,清朝的朝廷下旨任命其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领班军机大臣等一系列高官职位,不仅如此,统治者特意赏赐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的无上荣誉。
不过呢,在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时大家忽然发现,虽然他被封哦内阁首辅大臣,只是没有爵位,在当时的清朝政府,一共有二十余人可以配享太庙,每个都有着很高的封爵,像亲、郡王和伯爵等等,很可笑的是只有张廷玉没有,只有正一品的官位。
大家都知道在清朝,是爱新觉罗氏的朝代,这样说的话,其爱新觉罗一系列皇室及宗亲的地位普遍高吧,因为除了当年和努尔哈赤、皇太极打天下的满族、蒙古贵族地位也会水涨船高,是这个理吧?为此,满族及蒙古贵族都有超品爵位,相对于别的人而言,要容易一些。
而我们所知的乾隆皇帝,在他在位期间,有一个大臣是和珅,大家肯定都知道,他本是满洲正红旗下的人,还得到了皇帝非常的信任,官位呢一直上升,其在三十四岁的时候便得到轻车都尉爵位,又时隔两年,又得到了三等忠襄伯爵位,随即便走进了超品系列。而在一七九八年时,因擒获反朝代的白莲教头目王三槐等人,便被乾隆大帝授一等忠襄公爵位。这应该是非皇族和宗亲以外最高的爵位了,再封上去就是王了,封和珅为王?可能么
在当时的那个朝代,如果你不是皇族宗亲,是满族和蒙古贵族等这三个地方出来的人,估计想要获得超品,没有别的办法,还有唯一的出路,是什么呢?估计大家都想到了,是军功,在你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时,便可能晋封为爵。
那么在清朝,有谁是以军功封为爵位的呢?是曾国藩,他以前是做京官的,以优秀的成绩在二十七岁时考中进士,然后做了十余年的官员,官居二品是礼部的右侍郎,曾国藩呢,也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以前做京官的时候,深知这样下去,一辈子估计封不了爵位的,所以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时,毅然决定,抓住机遇,舍弃京官待遇,投笔从戎,训练湘军,为此他历经十余年的奋斗和大大小小的战争,攻战了太平天国的核心部位,都城天京,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曾国藩立了功了么?肯定的,所在当时的清朝政府为了奖赏他,便下旨封他为一等毅勇侯爵位,享受世袭罔替待遇,并赏戴双眼花翎。他是在清朝晚期史上,第一个被封为一等侯爵的汉人,从此享誉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