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里的庄稼人:早出晚归,面朝黄土背朝天
2019-03-16 14:33:58
黄土背,庄稼人,朝天
几十户民居,一大片农田。1985年的桂林某乡村,看起来还是一派浓郁的田园气息。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就在不少人三五成群,出门踏青赏景儿的时候,老一辈 庄稼人也为了一年的好收成开始了一年的辛苦劳作。
图中一位大叔正在浇地灌溉。上千年的农业文明,农民祖祖辈辈都少不了为灌溉发愁。偏远一些的山村,条件不允许就是靠天吃饭,平原地区相对要好一些。
桂林多丘陵地形,秦始皇时期开凿灵渠,沟通 湘江漓江水域, 南连海域北达中原,桂林的农业也是蒸蒸日上。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杜甫曾有诗云: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
农忙时节,一位大哥赶着耕牛经过田间地头。三四十年前,务农的人虽然很多,可是机械化水平不高,多数庄稼人还是要依靠耕牛。说不上家家户户必备,一个村子里怎么也得有个十几头。
春夏之际,即使 烈日炎炎,老一辈儿 庄稼人也得戴着 斗笠草帽,忙碌在田地里。或拔草或施肥,辛苦得不行。常年忙于劳作,不少壮劳力都是晒得皮肤黝黑。
好不容易轮到自家灌溉农田,图中这位大哥在地头掘开土堤忙个不停。在一陇田地灌溉完之后,紧跟着就要灌溉下一个,从这头忙到那头,从早忙到晚,经常是两脚泥。
中午时分,两位妇女背着锄头回家做饭。那个年代的农村女性都是很勤劳能干的,种地养殖精明能干,也不娇生惯养。现在会做农活儿的姑娘可不多见了,种地的人少了,机械化水平也提高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