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一座60米小山,县志记载有孝子墓,考古队:下面埋着一座王陵
导读:在山东省济南市的长清区,有一座孝堂山,虽然叫做山但海拔只有60米,倒不如说是一座大土堆。孝堂山远离市区,平时人迹罕至十分荒凉。但俗话说的好“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不起眼的孝堂山上其实隐藏着一座古代墓葬,让它成为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仙山”。
按照史料记载,孝堂山在春秋战国时期称为巫山,《左转》中曾有记载“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说的就是这座山。不知是哪一年,山上修建起了一座陵墓,并在墓前修建了一座巨大的享堂用来祭祀,时间一久就被人称为“享堂山”,后来又因为谐音被称为“孝堂山”。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齐的一位官员到孝堂山游玩,联想到二十四孝故事,于是认定山上的古墓是“郭巨埋儿”中的孝子郭巨墓,并派人在享堂石壁上刻了一篇《感孝颂》。从此,孝堂山上的古墓就被后人认为是郭巨墓,清代《肥城县志》记载:“山上又有古墓,或云即巨墓。”
熟悉《二十四孝》的人对郭巨应该都不陌生,相传郭巨家非常穷,有一年他的妻子生了一个孩子,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就经常将自己的饭留给孙子吃。郭巨夫妻两人认为这样下去对母亲非常不好,于是决定将孩子活埋,专心赡养母亲,因为“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
就在郭巨挖坑埋儿子的时候,在地下意外挖出来一坛黄金,里面还有一个纸条写着:“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郭巨夫妇得了黄金,回家继续赡养老母、抚养儿子,从此郭巨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
可能有的人会问了,郭巨是河南人,为什么陵墓会在山东呢?其实孝堂山上埋葬的并不是郭巨墓,而是另有其人。
1981年,山东省考古队来到孝堂山,经过勘探后发现,在享堂的后壁下面挖出了两块保存完好的壁画,主题是“大王车”和“二千石”的出行图,按照《后汉书》记载,皇子封王才能使用大王车和册封两千石的官员。
随后考古队还发现,享堂内的时刻带有鲜明的东汉中期的风格,当时孝堂山是诸侯国济北国的境内。东汉第一人济北王刘寿是汉章帝第五子,公元90年被封为济北王,从公元90年到121年,他都生活在济北国,恰好与墓葬风格的年代相契合,因此考古断定孝堂山下埋葬的就是东汉济北王刘寿。
参考文献:《后汉书》、《肥城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