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父的高明之处,25个儿子皆有所长

2019-03-16 01:53:59 所长,为父,高明

导读:

提起曹操,我们大多会想到《三国演义》,除去曹操三分天下的政治色彩,他的“教育经”也值得大众去品读。曹操孩子众多,仅儿子就有25个,而且他们个个学有所长,可见曹操的教育一定有其过人之处。接下来,让我们随着对曹操家教的深入了解,来看看其对子嗣的教育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02.jpg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家教人物:曹操

人物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曹操不仅精兵法,善诗歌,还是位颇有教育经验的父亲。曹操一生至少有子女32个,其中儿子25个,女儿7个。在25个儿子中,有9个早薨(包括神童曹冲,13岁左右即英年早逝),长大成人的有16个儿子。曹操的儿子们也很了得:其中曹丕 “博闻强识,才艺兼备”;曹植才高八斗,嫡出的曹彰武艺超群;早夭的曹冲(庶出,环夫人所生)据说五六岁的时候就达到了成人的智力,其他的儿子虽名声不如前几位,但也都各有所长。

家教理念:

· 教子目标明确,重视孩子德行。

· 为激励孩子发愤学习,家教引入竞争机制。

· 尊重孩子的天性 因材施教。

01.jpg

曹操画像

教育故事:

· 教子目标明确,重视孩子德行

曹操教育孩子的目标十分明确,他要培养的是治国平天下的万乘之才。在他的心目中,孙权是孩子们的榜样,史有“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一说。因为孙权属于“官二代”中的佼佼者,雄才大略,独霸一方,不臣曹魏,是个让他又恨又敬的豪杰。刘景升的儿子刘琮这个“官二代”就差远了,在曹军挥戈南下,还没打到荆州时,刘琮就率众投降,把老爹辛辛苦苦创下的家业拱手相送了,这样不忠不孝没骨气的人,在曹操的眼中与猪狗无异。

为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曹操整合最优的教育资源,为儿子选择最好的老师。选择什么样的老师呢?曹操的标准是德行堂堂正正,并且专门要求是“渊深法度如邢颙辈”,而邢颙的主要特点是有德行,曹操自己在选助手时唯才是举,但对儿子,他希望他们身边的人是有德行的,能够帮助塑造他们成为有学问有德行又有手段的人。

曹丕做了太子后,曹操还派了“秉德纯懿,志行忠方”、“国之重宝”的邴原和他本人很敬重的张范去辅佐曹丕,曹操很客气地对他们说,我的儿子不成材,怕他难走正路,想请你们去匡正劝勉他。

· 孩子教育引入竞争机制

为了激励孩子们发愤学习,他曾颁布《诸儿令》搞竞争:“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意思是说,儿子们小的时候,我都喜欢,但是长大了,我会量才而用,说到做到。对部下,我不偏心,对你们,我也公正,唯才是举,最有才能的人,才配当我的接班人。

曹操不以个人喜好为准,而是理性判断谁是将来最能接替自己的人。他没有过早宣布接班人,就是在观望考察各位儿子的表现。曹植本来最受曹操喜爱,曹操很想立为世子。213年,曹操率军南征孙权,命令曹植留守邺城,临行之前曹操说:“我二十三岁时做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也没有什么错误;你今年也二十三岁了,难道还不应该努力吗?”言辞间寄托了深切的期望。可是,曹植却恃宠而骄,放纵不羁,不仅私自乘车在“驰道”上行走,还私自打开“司马门”,在这两条路上行走是只有皇帝才能享受的特权,曹植这样做,在当时触犯了国家法律。曹操知道后十分生气,下令惩罚守门官吏,并宣布说:“始者谓子建,儿中最可定大事。”“自临淄侯植私出,开司马门至金门,令吾异目视此儿矣。”后来又因为其他的原因,使得曹操决定不立曹植而改立曹丕为世子。

· 尊重孩子的天性 因材施教

曹操的教育理念在如今看来也十分开明,曹操注重孩子童年的启蒙教育,但是不强行命令,除了平日必修的课程外,他还循循善诱,根据各个儿子的兴趣和特长来着重培养。曹丕喜好政治习武,曹操便把自己著的《孟德全书》交给他学习,培养他的政治能力,还从小教他学习射箭骑马;曹植喜爱文学且极具天分,曹操便专门请老师教他诗词;曹彰天性好战,曹操便令其拜师张辽习武;曹冲智力天赋极高,曹操就随他自由发展,全力支持,不予阻碍。

曹丕在《典论·自叙》中说:在我五岁时,父王看到世局扰乱,教我学射箭,六岁能开弓;又教我骑马,八岁就能骑射了。从少年时代起,曹操就命曹丕随军东征西讨,练得一身精湛的武艺。曹植,十岁出头就诵读《诗经》、《论语》以及辞赋几十万字,而且下笔成文,倚马可待。曹操不大相信他如此捷才,曹植要求面试,邺城铜台刚建成时,曹操带领儿子们登台,命各人作赋,曹植第一个交卷,曹操不由得连声称赞他的才气。

曹彰在征战中多次建功立业,可见曹操遵从他习武的意愿十分正确。如今人们对“曹冲称象”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在当时,曹操向部下征询称象的办法时,曹冲作为五六岁的孩子,竟能直抒己见,毫不拘谨和畏惧,提出大船称象的好办法,曹操没有阻拦,反而还高兴地照办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他虽为魏王,在家庭生活中尊重子女的想法,所以曹操的儿子们个个学有所长,也就不奇怪了。

03.jpg

善德微评:

曹操在政治上雄才大略,对待人才知人善用,在文学上自成一派,但是在教育上依然不为人后。他教育孩子目标明确,希望孩子德行和才能兼备,积极为孩子创造条件。对于如此多的继承人,他重视教育,尊重天性,还巧用策略激励孩子们发奋学习,可谓是用心良苦。对于如此忙碌的历史人物,仍然不忘关注孩子的教育,这很值得现代人学习。(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