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南唐名臣,胸有大志不得用,南唐权贵忌恨遭降职

2019-03-04 10:44:46 南唐,忌恨,胸有

韩熙载原本也胸有大志,想成为有所作为的政治家,但他遭到南唐权贵的忌恨,为求避祸,他假托声色、纵逸放浪。终后主一朝,韩熙载不得大用。眼见南唐倾覆,有识之士无力改变现实,只能在灯红酒绿中麻醉自己。

韩熙载(902~970),字叔言,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后唐同光年间(923~926)登进士第,书画文章名重一时。后唐庄宗末年,平卢军叛乱,韩熙载的父亲韩光嗣曾被乱军强推为平卢军留后。明宗李嗣源即位后,韩光嗣被诛,韩熙载只好渡江投奔吴国。

韩熙载初到江淮,就得到了后唐前主李昪的赏识。这使得胸有大志的他,产生了如鱼得水的感觉,想有所作为,来报答李氏父子的知遇之恩。特别是在中主李昪时期,韩熙载的直谏敢言、勇于任事的精神都很使人钦佩。当时,南唐国内,陈觉、冯延巳、冯延鲁、魏岑、查文徽“五鬼”用事,在他们的唆使下,中主擅自变更前主“息兵安民”的国策,悍然用兵邻国。

南唐攻闽胜利后,“五鬼”在当地横征暴敛,烧杀掠夺,中主对此却不闻不问。五鬼之首的陈觉更加胆大妄为,竟然假传圣旨,私调军队,再对吴越兴兵,致使南唐军大败溃逃。中主仅将他们流放了事。韩熙载认为如此处置,于国法难容,就上疏请诛斩陈觉、冯延鲁以谢国人。中主不纳忠见,韩熙载也遭到了太傅宋齐丘等人的忌恨,被贬为和州司马。

不久,野心勃勃的宋齐丘被罢免,韩熙载又被召回中枢。对于北方形势,韩熙载也有其独到的见解。后晋末年,契丹灭晋,中原大乱。韩熙载请求中主趁此难得良机,扫荡淮北、直取中原。然而中主不听韩熙载的意见,失此良机。其后,中主准备趁后周立国未稳,出师北伐。韩熙载劝谏道:“郭氏有国虽浅,为治已固,我兵轻动,必然有害无益。”中主不听,南唐军果然再遭败绩。

参考文献:《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