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将一“傻子”推上皇位,他下的第一道圣旨,让太监们都傻了眼

2019-02-25 11:25:56 太监,推上,第一道

太监将一“傻子”推上皇位,他下的第一道圣旨,让太监们都傻了眼

在古代的时候,皇帝这个位置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很多人为了得到这个位置不惜兄弟相残,父子相杀。有一些人,为了不陷入权利的漩涡中,不丧命在权力的纷争中而选择了装傻。

在公元前498年,越王勾践战败了,他被押送到了吴国作奴隶。从此,勾践开始了装疯卖傻的生涯,他尝吴王夫差的粪便以表忠心,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以明其志,任用名臣文种、范蠡,最后,一战打败了夫差,洗雪了前耻。

今天,小编要讲的是一位皇帝,他虽然和勾践的经历不同,但是,他也和勾践一样采取了装疯卖傻的韬晦养光策略,最终当上了皇帝,并且,中兴了风雨飘摇的大唐江山。这个皇帝就是唐朝的第十六位皇帝,唐宣宗李忱。李忱的母亲,只是一位宫中的侍女,因得到了唐宪宗的喜爱,才生下了一子,这孩子便是李忱。

李忱在小的时候,由于体弱多病,一直身体不是太好,他也不太喜欢说话。他是唐宪宗的第十三子,其他皇子看到李忱平时不太说话,就都联合起来欺负他,李忱也不做出反击,以至于其他的皇子都认为他是一个“傻子”。

有一次唐文宗在宫中举办宴会,大家吟诗作对、饮酒唱歌,一时热闹非凡,但是,文宗看到李忱一个人待在角落里默不作声。他就说,“如果有人能让李皇叔开口说一句话,朕重重有赏。”当时,众位大臣纷纷围着李忱,有人学猫叫,有人学驴鸣,但是,李忱自始至终都没有说一句话,人们也只好作罢。

公元864年,还没来的及立太子,唐武宗便因病驾崩。当时,众位皇子的年龄尚小,皇位还没有合适的人选。当时的朝政,被宦官所把持,众位太监们就打起主意来了,他们计划选一位懦弱无能的人来继承皇位,这样,太监们就可以一手遮天,控制皇帝了。太监们选来选去,他们认为唐文宗和唐武宗的叔叔李忱的性格懦弱,就是个傻子,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于是,李忱在太监们的拥护下登上了皇位,虽然,大臣们也觉得李忱是一个“傻子”,但是,有太监们的支持,大臣们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下了这个皇帝。李忱继位之后,太监们惊奇地发现,在他们眼中的“傻子”,在处理政务的时候,现实出了与众不同的坚毅和果敢。三十六岁的李忱颁布的第一道圣旨更是让太监们目瞪口呆了,他们彻底傻了眼,这道圣旨就是收回了太监手里的所有的权利。

此后,唐朝在李忱的治理下又走上了繁荣之路。这位装疯卖傻的皇帝居然有如此心机,他三十多年的装疯卖傻实属不易。各位网友,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