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来了一群老太婆和村姑,后来发生了什么让土豪们后悔莫及?
1931年11月,红军第二师第七团拿下江西省会昌县城之后,奉上级指示,进驻该县的罗田圩开展群众工作。
罗田圩是个较大的集镇,清末民初时便已较为繁荣,镇街两旁店铺林立。当时人口较多,也有不少土豪劣绅。听到红军打过来了,不少有钱人赶紧收拾好金银细软、带着家小逃跑了。
他们逃到哪儿去了呢?其实并不算远,就在镇西二十多里远的苦竹山上躲了起来。这座山并不高,海拔不到300米,山上的树木并不茂密,到处是石头。
那么,财主们为什么要躲进这样一座看来并不好隐藏的山呢?关键在于此山的东、南、北三面都是悬崖绝壁,极为险峻,根本没法攀登。只有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可以通往苦竹山,就在山的西面,但是要走这条小路上山,有一座吊桥是必经之路。
这样的地理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很适合据险而守。财主们正是看中这一点,安排了几个人、几条枪扼守住吊桥和山道,他们自己则躲在山上的一座小庙里,还不时指派手下的狗腿子下山去附近各处打探消息、威胁当地老百姓,给红七团开展群众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红七团进驻罗田圩的次日,政委李志民就派侦察排长林国成带几个侦察员趁着黑夜悄悄摸上了苦竹山。可是,到了半山腰就上不去了,因为没法通过吊桥。平时这座吊桥都是收起来了,只有自己人需要经过时,财主的喽啰们才会把吊桥放下来。林国成等人观察了好久,实在无计可施,只参返回团部。
李志民和团长龙昌汉、副团长吴志立一起到苦竹山下观察地形,大家都认为如果用部队正面进攻,一定会造成很大的伤亡,因此一致认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如何智取呢?李志民脑子里忽然问道:“苦竹山上不是有座庙吗?”
“山上的确有座庙,但庙里没有和尚……”副团长吴志立开玩笑说。
“我听说,平时有不少老百姓会去苦竹山上进香拜菩萨。能不能在这上面做点文章?”李志民陷入了沉思。
“哈哈,有了!”吴志立忽然高兴地说,“我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拿下这个山头了。”
听完他的主意,李志民、龙昌汉都拊掌大笑:“好,就这么干!”
几天后,吴志立化装成老太婆,侦察员龙飞虎等八个小青年装扮成小姑娘。他们提着装有香、烛、纸钱和供品的竹篮子,腰藏手枪和柠檬式手榴弹,像村姑上庙进香似地往苦竹山上走。
吴志立是老侦察员出身,个儿不高,身材瘦削,脸膛黝黑,加上他模仿老太婆走路的姿态真是惟妙惟肖。龙飞虎等八个侦察员都是经过挑选的十四五岁眉清目秀、聪明机智的少年,乔装打扮后,活象一群漂亮的村姑,很难找出破绽。
侦察员们爬上苦竹山顶接近吊桥时,敌人哨兵就厉声喝道:“干什么的?”
“表叔,家里孙子病了,来求佛祖保佑。”吴志立不慌不忙地上前答腔:。
“她们呢?”敌人哨兵又喝问。
侦察员们故意七嘴八舌地答话,有的说:“村里闹鬼不安宁,上山祭神保平安”,有的说:“求佛祖给老人添福寿。”
敌哨乒一见来的人都是老太婆、小姑娘就不大介意,放下吊桥让“她们”通过。
吴志立和侦察员们过了吊桥,假装虔诚地低着头往庙里走,眼角却悄悄地观察四周。此时,暖阳高照,财主们和他们的家人、家丁大多在庙门口的坪里晒太阳,个个懒洋洋的。
进了庙门,红军战士们就把准备好的鸡、肉、水果等供品摆上了香案,烧起香来。吴志立手拈二枝香跪在香案前的草垫上,一边叩头、祈祷,一边不时观察周围的情况。侦察员们有的焚香点烛,有的烧化纸钱,看上去个个毕恭毕敬,注意力却集中在副团长吴志立身上,等候着他的命令。
庙里只有几个家丁来回蹓跶,好奇地看着他们上香。
吴志立注意到,墙边架了几支步枪,枪口上都挂着子弹袋。看来敌人白天枪膛里不敢装上子弹,以免走火打死自己的家小。
这时,吴志立轻轻咳嗽了两声,示意大家准备动手。
看到侦察员们都已准备好,吴志立马上掏出手枪对着庙里的敌人大喝一声:“不许动,举起手来。我们是红军,谁敢乱动就打死谁!”
与此同时,侦察员们也纷纷亮出了手枪和手榴弹。有三个侦察员按战前的分工,举枪冲出庙门,把枪口对准敌人哨兵的脊背,缴下他们的枪。
财主们和他们的家丁对这一突然袭击毫无准备,一个个呆若木鸡。当他们意识到面前的人居然都是红军战士时,都吓得瘫软在地,不停地磕头,高声叫唤:“红军爷饶命,红军爷饶命!”
吴志立命令战士们把俘虏全部集中到庙里,老老小小约有三四十人,警告他们老老实实坐着,不许乱说乱动。
这时,有的战将缴获的步枪全部卸下枪机暂时都卸下,以防财主们及其家丁骚动夺枪;有的战士则赶紧跑到山崖边给山下的部队发出讯号。
在山下守候多时的红七团大部队看到讯号,飞速奔上山。会合后,指战员们兴高采烈地押着俘虏,挑着搜索出的大量财物返回团部。
李志民听完战士们讲述拿下苦竹山的经过,赞赏不已,当天就给红二师政委彭雪枫写了一份报告。
第二天,彭雪枫根据这份报告,在红二师办的《猛攻报》上写了一篇报道,题为《男扮女装,烧香祭神,智擒地主土豪》,宣扬红七团官兵巧取苦竹山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