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策“隆中对”到底可不可行?诸葛亮:成也此人,败也此人
话说刘备最为倚重的谋士徐庶被曹操挖走时,向他推荐了隐忧南阳的诸葛亮。刘备为了“前程”的需要,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请下了山。而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打动,下山时,向刘备倾心托出了在心中酝酿已久的“隆中对”,其中为刘备规划了战略部署,提出了三分天下的宏伟蓝图,为一直迷惘中的刘备找到了光明和希望。
而事实也朝着诸葛亮即定方针前行。公元208年,曹操发动征伐荆、吴的战争,刘备和孙权都到了危亡的关头。为对付共同的敌人,在请葛亮和东吴政治家鲁肃的倡导下,孙、刘建立了政治军事的联盟。由于这个联盟的建立,孙、刘两大集团在赤壁之战中合力击败了曹操。
赤壁之战以后,刘备占据了荆州。“隆中对”所提出的战略方针的第一步完满地实现了。
公元211年,刘璋派遣法正到荆州,迎请刘备到益州讨伐汉中的张鲁,第二年刘备进入益州以后却挥戈向成都进攻,诸葛亮同张飞、赵云等也率众湖江而上,配合刘备,占据了益州全境。“隆中对”所提出的战略方针的第二步也完满地实现了。
公元219年,经过多年准备,诸葛亮协助刘备北击曹操,在定军山斩曹操大将夏侯渊,占领汉中,在军事上、政治上获得了重大胜利。同年,荡寇将军关羽又率领荆州的部队向宛洛方向的樊城(今湖北襄樊)进军。“隆中对”所提出的战略方针的第三步也在实现之中。
这是诸葛亮一生中精神上最愉快的时期。可是,正当他日夜辛苦构造的大厦日趋完善的时候,突然间晴天霹雳这大厦的一根重要支柱却轰然一声倒塌了,这根支柱的倒塌,摧毁了他经营了多年的巨大工程的一半。
吴蜀联盟破裂了。孙权从后路袭击了正在同曹操作战战的关羽,夺取了荆州(蜀汉所属部分),斩杀了关羽。
造成这一失败的责任,首先是刘备、诸葛亮他们自己。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开宗明义的第一章就是着力经营这个天下“用武之国”的荆州,然后夺取益州,再以荆、益两州为根据地相机向秦川、宛洛发展,进而与曹操逐鹿中原。刘备不仅接受了“隆中对”的基本思想,而且把它作为自己政治活动的指导方针。
可是,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形势发展得太快了,接连不断的政治、军事胜利冲击了一切,仅仅两三年时间,这个原来力量不大的小军阀就一下子成了暴发户。他们不仅获得了大江南北的江陵、南郡、零陵、桂阳、长沙等广大地区,而且获得了民般国富、沃野千里的巴蜀、广汉、南中等地区,以后,又夺取了汉中,打开了从西方通向中原地地区的大门。这个暴发的封建政治、军事集团为了消化这个广大的地区竭尽了自己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刘备或诸葛亮都把他们原来借以安身,后来又借以发家的天下形胜之地荆州忘却了。不是完全的忘却,而是忘却了这个地区在他们全部事业中所占的特殊重要地位。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他们偏离了自己在“隆中对”中所制订的战略方针。
赤壁之战以后的一个短时期里,他们为经营这个地区花了许多力量,但是从进入益州以后的八年来,他们没有再认真关心过这个地区。他们把这么一个位置重要、疆土辽阔的地区,委托给了一个既没有政治头脑,又骄做自负的一介武夫关羽。诸葛亮就那么不了解关羽吗?不,他对关羽还是了解的。只是因为关羽同刘备的特殊关系,又曾经立过战功,他常常以妥协的方式来处理这矛盾。这就更加助长了关羽自视特殊的骄做作风。关羽是那个时代的特殊公民、特殊将军。
就以关羽粗暴地处理孙权求结姻亲的事件来说,傲慢无礼、拒人千里不用说,还谩骂别人、侮辱人家的人格,这是严重破坏东联孙吴方针的重大错误,要是换了任何其他人,早就受到了斥责;但它是关羽干的,没有事。再以关羽问马超“谁与比类”的事件来说,这也是一件影响很坏的唐突行为,换了其他人,诸葛亮也早就给予批评了;但它是关羽干的,也没事,非但没事,还获得了美髯公“绝伦逸群”的称誉,这就太过分了。一切都要顺着关羽的牌气来,一味地迁就、退让,不讲任何原则,甚至在牵涉整个政治集团政策方针的重大问题上,也可以马虎了事。特殊到了这般地步,其最后结果是不仅丢失了荆州,而且也毁灭了这个特殊将军。对此,想必诸葛亮会说:成也关羽,败也关羽。
是没有更好的人来替代关羽吗?不,以文官来说,不仅益州,就是荆州的人才也很多,黄忠、赵云就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刘备、诸葛亮就是迷信他们这个好兄弟。在惊人事件发生之后,刘备捶胸顿足,痛哭流涕,诸葛亮也茫然无措,悲伤不已。他们似乎有了悔悟,但是为时已经太晚。是的,世界上许多宝贵的东西常常是在失去的时候,人们オ痛切地感到它的存在,它存在的时候,人们却不去珍惜它。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病死五丈原时,想必他依然为什么对自己的千古名策《隆中对》没能最终实现而耿耿于怀吧。
本文作者已签约快版权维权服务,转载请经授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