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萝
在网络文化的海洋中,“少萝”一词源于日语“少女”,原本用以形容那些年轻、活泼、声音甜美的女孩。然而,随着网络直播的兴起,不少主播开始借助美颜功能,将自己的面部特征调整到极端——脸颊纤细,眼睛放大,同时压抑嗓音,模仿少女的音色,自称拥有“萝莉音”,试图塑造出理想中的“少萝”形象。这种做法渐渐地让“少萝”一词带上了一丝贬义色彩。
起初,这种夸张的表现手法的确能吸引众人的注意,成为一时的焦点。但随着类似内容的泛滥,观众逐渐产生审美疲劳,对此类行为感到不再新鲜,甚至引起了反感。社交平台上,许多网友开始模仿这些主播,通过夸张的妆容和表演,讽刺这种过度雕琢的“少萝”形象。
例如,有位创意十足的博主,在短视频中加入了小剧场,演绎了一出被室友“逼迫打针”的桥段,最终在一连串夸张的尖叫声中,化身为了“极品少萝”。
与“少萝”相类似的,还有所谓的“青受”,这是指那些故作天真的男孩子形象。就像之前流行的那个“吃个桃子,好凉凉”的梗,同样也被用来揶揄那些过度制造萌态的男性博主。这种现象反映了网络文化中对于某些风格和表达方式的模仿与讽刺,也映射出公众对于网络趋同现象的自我调侃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