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言不合就大哭, 怎么“哄”有讲究, 聪明妈妈这样做
文│文儿
去超市的时候,总是会遇见撒泼打滚的孩子,希望用大哭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即使是我家两岁多的孩子,如果在有些要求没有满足的时候,也会突然间发脾气大哭,爷爷奶奶也跟着很着急。
看到孩子哭,大人往往就很心焦,不知道该怎么应对。有的家长最常用的就是“引诱法”,在孩子哭的时候,拿玩具和好吃的来哄,只要孩子不哭,怎么样都行。
但是,关于孩子的哭,也是分不同的情况的,不同的年龄阶段应对方法也不同。
专家认为孩子一岁之前哭,大都是因为生理方面的需要,这个时候需要把孩子抱起来哄。只有在妈妈的怀抱里,孩子的安全感得到了最大的满足,才会更有利于他的心理健康。一岁之前,孩子哭,家长完全放任,对于孩子心理成长不太好。所以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妈妈用抱来哄,既能培养母子之间的感情,还能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一岁到三岁之间的孩子,如果是单纯生理方面的难受导致的哭,孩子心里很需要妈妈安慰,如果你把他抱起来,稍微抚摸一下他的后背,他的情绪就渐渐的稳定下来,就不哭了,然后就是该吃吃,该玩玩。如果纯粹就是乱发脾气,就找个安全地方让他自己静静比较好。
但是,三岁之后,就要让孩子具有规则意识。如果孩子再拿哭来要求大人做出某些行为,家长就要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
我们尽量在孩子哭的时候,把他带到一个心理上有安全感的地方,比如卧室。然后明确的告诉他,等你哭累的时候,我们再进行交流。等他情绪稳定的时候,再告诉他,虽然妈妈很爱你,但是哭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什么要求一定要说出来,用嘴巴表达出来。孩子在情绪稳定的时候,才能听进去大人的话,才会去理解你对规则的制定。下一次才会很好的去注意。
不同类别的哭应对方法也不同
如果是孩子受到伤害心里很难过,这个时候一定要及时的给予孩子安慰,抱抱或者是转移一下注意力。
但是,如果是因为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大哭,具体表现为:光听到哭的声音,却看不到眼泪,还会在哭的时候偷偷的用眼神瞄大人。这个时候,妈妈就要采取理性的应对方法。让他自己一次哭个够,然后明确的告诉他哭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想要什么要通过语言说出来,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
做了妈妈,我们就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孩子的哭闹做到平静应对,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做妈妈压力也好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