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宝宝抽搐昏迷, 原因是天天吃家里的菜! 医生: 这个习惯必须改!
今天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位妈妈,叫琳琳,她有一个5岁的男宝宝。
琳琳是个对孩子很上心的妈妈,担心宝宝的饮食不均衡,所以每顿饭她都要变着花样的来做饭,就是希望自己的宝宝可以多吃一点。
琳琳的手艺得到了宝宝的赞赏,每次不论琳琳做什么,孩子总是吃得很香,看孩子吃的这么香,琳琳也很满足。
可是等到宝宝5岁的时候,有一天突然说自己头晕恶心,琳琳赶紧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可是检查了很多也没查出什么问题,于是想是不是孩子上幼儿园不习惯啊,于是琳琳就想先给宝宝停一段时间课,在家休息休息看看。
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宝宝的症状没有好转,反而是日益加重。前几天突然有一天,宝宝看着动画片突然浑身抽搐,几近昏迷。身上还起了很多小红疹。
琳琳急忙送宝宝去医院,在医生询问了具体症状以后,怀疑孩子是吸收了太多的甲醛。
琳琳心中充满疑惑,因为家里并没有装修,幼儿园也没有装修,宝宝怎么会是吸收了太多的甲醛呢?
医生的一句话给琳琳提了醒,说会不会是饮食上没有注意呢?
琳琳买菜一般都是在家附近的一个超市买的,超市的菜一般都会用胶带捆绑住。而这样的包装,直接导致了蔬菜甲醛超标!这些胶带,主要成分是聚丙烯酸酯,如果买回去没洗干净,直接高温烹饪,就会产生化学物质,对肝脏有害。
蔬菜在和胶带直接接触的部位,甲醛含量超标十倍,而清洗过后,也会超标三倍左右。而琳琳每天看着绿绿的蔬菜,觉得已经很干净了,就只是大概冲洗一下,也没有将与胶带接触的部分削掉。
医生说:这个习惯一定要改!大家买这样的菜回家之后,一定要将于胶带接触的部分削皮,或者直接扔掉。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现在很多蔬菜都被喷洒了甲醛溶液防腐来保鲜蔬菜,不光蔬菜,很多肉类为了保存的更好而喷洒甲醛,所以在做饭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清洗。
关于清洗蔬菜,有两个误区要知道!
误区一、泡的时间越长越好
许多人习惯将买回家的蔬菜浸泡在水中,一泡就是一两个小时,以为浸泡时间越长,残留农药就去的越干净,其实这种方法并不科学。
将蔬菜长期浸泡在水里,残留的有机氯和有机磷等农药就会分解在水里,形成一定浓度,蔬菜浸泡在里面,表面就会残留农药。
误区二、切成小块浸泡
一些人认为先将蔬菜切成小块再浸泡,这样会有效去除农药残留,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切成小块只会让蔬菜中营养流失掉。
那么如何正确清洗蔬菜呢?
1、黄瓜、青椒、胡萝卜、苦瓜等茎类和瓜类蔬菜
可以放上洗涤灵用温水泡1—2分钟,然后用柔软的刷子刷洗,尤其是凹陷处,要多刷几下,再用清水冲洗即可,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去皮洗净。
2、大白菜、卷心菜等包叶菜类蔬菜
可以将外围的叶片去掉,内部菜叶用温水泡一下再逐片用流水冲洗。
3、小叶的菠菜、茼蒿、鸡毛菜、小白菜等青菜
可以将根切除,放在水里抖动清洗,然后根部向上在水龙头前冲洗,通过水的冲击和震动,去掉残留农药。
也许你会说,这就是瞎说,我吃了这么多年的菜,没那么洗我也没事啊!
我想说:你是百毒不侵喽!大人和孩子相比,无论是抗毒能力或者是自身抵抗力都会强上几十倍,所以就算是你无所谓,为了家里的孩子,在饮食上一定要多加注意!
宝宝的饮食要上心,及时补充三种营养素,吃的健康身体棒!
1、补充α-亚麻酸
现代研究发现,α-亚麻酸在人体内会分解代谢产生EPA(二十碳五烯酸,被称为“血管清道夫”)和DHA(二十六碳五烯酸,被称为“脑黄金”),而DHA是神经系统细胞生长及维持的一种主要元素,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构成成分,袋疼提大脑皮层中含量高达20%,在眼睛视网膜中所占比,约占50%,补充DHA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智力发育和视力发育。
每天一杯苏子油拌酸奶即可补充α-亚麻酸:取5毫升苏子油与100毫升酸奶一起搅拌后即可食用。
“苏子油,被称为‘陆地上的深海鱼’,含α-亚麻酸含量很高,可达67%左右。”
2、补充维生素B族
维生素B族有助于脑部对糖类的利用,其有助于热量代谢及维持髓鞘的完整性。补充维生素B族,尤其是叶酸及维生素B12,因它们是重要的造血元素,缺乏的话会引起恶性贫血,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影响大脑机能正常运作。
每天一杯豆浆可补充维生素B族,豆浆,最好是自制打磨好的,需要注意的是要选用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
注意不要食用发霉变质的黄豆,可能有致癌物黄曲霉毒素。
3、补充卵磷脂
卵磷脂与细胞膜的生成有关,是一种帮助人体大脑传递的重要成分。补充卵磷脂,能促进脑髓发育,提高脑部活动效率。
每天一个鸡蛋黄可补充卵磷脂,蛋黄中还含有维生素A、D、E和较多的磷等微量元素,蛋黄中含有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帮助眼睛过滤有害紫外线,保护宝宝视力健康。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