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久蹲起身两眼发黑, 都以为是贫血, 其实很可能是这种病!
你有贫血的症状吗?其实这个问题比较普遍,普遍到大家都不是那么在意,把生活中很多的细节都归结于贫血,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看一个常识性问题。蹲久了,再起立,特别是突然的起来,大部分人都会有脑袋很晕的感觉,要闭着眼睛缓上一会,有些人洗澡也会这样,为什么呢,其实不完全是贫血所致。
贫血症是由于身体无法制造足够的血红蛋白(一种将氧气输送到血红细胞和身体各个组织的蛋白质)造成的。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一个人会觉得乏力和感觉筋疲力尽、心情忧郁和易怒不安。其它症状还包括疲劳、头晕目眩、晕厥、冷漠、易怒不安、注意力集中能力不断下降和无法忍受的寒冷感觉。几乎有百分之二十的女性有患贫血症的危险。人蹲久了,猛然站立,血液可能无法及时供上去才会有这样的现象,这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常识,然而血供不上去是应该的吗?其实不是,身体自然的机能是可以正常调节的,如果无法让血液迅速回流,那么可能是人体调节机制没有正常工作。
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是低血压,因为压力太小,所以无法让血液迅速回流,或者是神经的问题,调节结构的失灵才会导致。1.生理性低血压状态。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量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
2.病理性低血压病。除血压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状以及某些疾病。(1)原发性低血压病 指无明显原因的低血压状态,如生理性低血压(体质性低血压),多见于体质瘦弱的老人、女性。(2)继发性低血压病 指人体某一器官或系统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压降低。这种低血压可在短期内迅速发生,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感染、过敏等原因所致血压急剧降低。大多数情况下,低血压为缓慢发生,可逐渐加重,如继发于严重的肺结核、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恶病质等的低血压。根据低血压的起病形式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临床症状:1.急性低血压。急性低血压是指患者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显下降,临床上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2.慢性低血压慢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
(1)体质性低血压 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任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夏季气温较高时更明显。(2)体位性低血压 部分患者的低血压发生与体位变化(尤其直立位)有关,称为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定义为:在改变体位为直立位的3分钟内,收缩压下降>2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mmHg,同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这些症状包括: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认识功能障碍、心悸、颈背部疼痛。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有糖尿病、低血容量,应用利尿剂、扩血管药或精神类药物者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3)继发性低血压 某些疾病或药物可以引起低血压,如脊髓空洞症、高度的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特发性或肥厚性心肌病、血液透析病人和慢性营养不良症等,以及服用降压药、抗抑郁药。这些疾病引起的低血压也可以出现头昏、头晕等低灌注的症状。
在高血压这种“富贵病”越来越普遍的今天,有一部分人似乎可以“安枕无忧”,因为他们是“低血压”一族,但专家认为——低血压的危害不可小觑常常被夸有“骨感美”的刘小姐最近经常出现疲惫乏力、头晕心慌等症状,于是她利用“五一”长假期间给自己做了全身体检,最后被告知有低血压;同样,退休干部老王最近也在体检中发现有低血压。刘小姐和老王都以为,只要不是高血压就无所谓,然而为他们提供专业指导的医师却说,低血压对人体的危害同样存在,且不容小觑。
影响:血管缺血营养不足医学上一般对血压低于90/60mmHg的状态称为“低血压”,它可能由生理或病理等因素造成。专家介绍,低血压可分为急性低血压与慢性低血压两大类,其中急性低血压是指血压由正常较高水平突然下降,其主要表现为晕厥与休克两大临床综合征;而我们经常所说的低血压大多为慢性低血压,可能由内分泌功能紊乱、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营养不良等所致,其中也包括体位性低血压。
和小刘、老王一样,很多低血压患者都伴有头痛头晕、胸闷气短、精神不振、睡眠不良、胃口不好等症状,但也有人无明显不适。专家介绍,出现这些症状的主要原因是血压下降,导致血液循环缓慢,人体远端毛细血管缺血,以致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以及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同时,人体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也受到影响。不但如此,长此以往,我们的身体可能还出现其他功能下降,如视力、听力下降,诱发或加重老年性痴呆,跌倒导致骨折发生,心情压抑等情况经常发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治疗:要不要治疗因人而异: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慢性低血压的患病率约为4%左右,其中在老年人群中高达10%。尽管这些数字在一些临床医生看来有待商榷,认为实际上并没那么高,但对低血压的一些基本因素,医学界一直有比较统一的认识。专家表示,有家族遗传史的人和体质瘦弱的妇女以及老人病人比较多见低血压。很多情况下,这些人往往因为体位发生改变,比如躺在床上忽然坐立、或者长期站立而使血压下降很多,出现晕厥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也有一些测量为低血压的人并不表现任何症状,专家说,这是因为低血压本身并不能称为病。所谓标准血压是在统计学上较大多数人数值而言,也就是说,一些人的正常血压一直都比一般人高或低,这种情况下,低血压就不能称之为病,当然无需治疗。专家说,有一些身体瘦弱女性,其低血压表现为可能长期甚至终生伴随,这些人不但不会因为低血压影响寿命,甚至据说其中一些人还有长寿倾向。
我们都知道,贫血并不是没有血液供给,而是供给的血液无法满足我们的要求,而如果供血机制出现问题,是大脑瞬间没有充足血液,导致的瞬间缺氧。还有人这样是因为缺水,因为缺水所以造成细胞紧缩,影响了血流速度,尤其是在干燥炎热的环境下。这样的情况可以通过生活得各个方面来注意:首先不要让自己处于疲劳状态,熬夜伤害也是很大的,其次是要合理饮食,补充一些铁元素,最后要合理运动,让血液流动起来,不要长久保持一个姿势让血液“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