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总是盯着肌酐和蛋白, 肾病患者最应该关注这两个指标
2018-01-04 13:04:39
肌酐,蛋白,指标
对于肾病患者来说,肌酐和蛋白几乎是最让人惦记的两个指标了,对治疗效果的评判,也是以这两个指标的恢复程度为依据。
但实际上,还有两个指标,才是最应该受到关注的。
第一:血流信号
这是B超检查中的一项。
对于B超检查,人们很容易关注的是强光斑和无回声区域的大小,或者是肾脏的体积,很少会有患者注意到“血流信号”这句话。
我们知道,肾脏本身是两个毛细血管团,血流是否通畅,直接决定了肾细胞的生死。
肾脏本身所分泌的肾素和激肽,就是为了调节肾内血压,从而保证血流通畅的,但肾脏受损之后,这两种激素分泌失衡,肾脏血流情况就需要格外关注了。
第二:尿量
这里的尿量指的是每天早晨7点到第二天早晨7点之间,所有尿液的总量。
正常人的尿量为2000-3000毫升,少于400毫升被称为“少尿”,少于100毫升被称为“无尿”。
尿量的变化,反应了肾脏的排水功能,也决定了体内“垃圾”能否顺利排出体外。
其中,夜尿量的变化可以反映肾小管的情况,正常人夜尿量在300-400毫升左右,而肾小管受损导致重吸收功能下降的肾病患者,夜尿量通常在750毫升以上。
肾病治疗看什么?
肌酐和蛋白等指标的变化固然需要关注,但我们更应该关注这些指标背后的指标。
就好像感冒,咳嗽、发烧、流鼻涕等症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用药治疗也只是让这些症状得到缓解,但真正起作用的,还是人体自身免疫功能与感冒病毒之间的对抗。
我们对肾病的治疗,临床指标的变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却是剩余的肾单位能否恢复功能。
因为,那些已经坏死的肾单位根本无法恢复正常,治疗效果能否让人满意,全看那些剩余的肾单位能否被重新激活。
而肾脏血流信号和尿量的变化,正是剩余肾单位功能是否得到恢复的外在表现。
因此,“战略地位”显然比影响因素众多的肌酐、尿蛋白等指标,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