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消基会”: 18%的儿童餐椅塑化剂超标!
按:“小红花测评”专注于婴童产品及家庭用品的对比测评,旨在为广大父母筛选真正经得起检测验证的安全、高性价比的好产品。“小红花视点”为小红花测评的日常栏目之一,主要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消费的重要参考信息。
近日,台湾"标准检验局"与"消基会"合作,针对市售的儿童餐椅产品随机抽检22样,检测结果发现,4款产品塑化剂超标,其中1款砷含量也超过限量值要求。不合格产品占总样品的18%。目前这些不合格商品都已要求厂商下架并限期回收改正。
台湾"消基会"指出,塑化剂属环境荷尔蒙的一种,会干扰正常内分泌系统的平衡及功能,长期暴露于塑化剂下可能会引起男童雌性化、女童性早熟及增加女性罹患乳癌机率等。
砷对人体的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透过饮水、 饮食、呼吸或是直接接触的路径进入人体,倘接触过量之金属砷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水样大便等中毒现象,同时伴有肝、脾、肾功能损害、血压下降和循环系统衰竭,甚至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意识模糊和昏迷等。
下图为塑化剂超标的儿童餐椅:
塑化剂是一类能起到增加延展性、弹性及柔软度的化学品,存在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许多地方。
事实上,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早已出台严苛的法律法规,限制市场上销售的玩具、文具、食品包装等产品中的有害塑化剂含量。
中国台湾的《玩具安全》标准(CNS 4797)则要求所有玩具产品DEHP、DBP、BBP等六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单量及总量均不超过1000毫克/千克。特别是2011年台湾"塑化剂"事件发生后,台湾地区的监控大大加严。
那么怎样让孩子尽量少的接触到塑化剂呢?
可能透过环境吸入;避免室内过度装潢、减少使用化学芳香剂、少让孩子在塑胶巧拼地板上吃东西玩耍、睡觉。
可能因食品摄入;少吃脂肪、内脏︰塑化剂跟戴奥辛这些环境荷尔蒙一样,主要会储存在脂肪比较多的部位。建议含脂肪比较高的部位和内脏都少吃。 少吃含有大量添加物的食品︰例如加工的果汁、果冻、零食;各种含人工馅料的蛋糕、点心、饼干等。台湾清大生医所教授李宽容提醒父母在挑选食品时,口感越Q、越香;颜色越鲜艳、越白;保存期限越长的东西都要特别小心,"因为这可能添加了明矾、甲醛、硼砂、色素、防腐剂,这些都是致癌物质。"
食品包装盒容器含有塑化剂;少用塑料袋、塑料容器、塑料膜盛装热食或微波加热;超商购买的便当若包装有塑料盒或薄膜,要避免高温微波,或另以瓷器或玻璃器皿盛装后再加热。少喝市售塑料杯装的饮料,尽量使用不锈钢杯或马克杯。吴家诚教授更提醒爸妈,不要让孩子用吸管喝饮料,因为吸管大都含有色素、重金属,小孩要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