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蓄精益肾, 把自己好好“藏”起来

2018-01-06 18:20:57 精益,立冬,好好

丁酉年九月十九,2017年11月7日,立冬。

斗柄指西北为立冬。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此时,雁声入梦凉,山月各苍茫。

一候水始冰。水开始凝结成冰。

二候地始冻。土地也开始冻结。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后,就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冬季进补时,最好先做好引补,即给身体打好底子,使肠胃有个适应的过程,再进补时才可增加滋补效力,预防“虚不受补”。引补可在冬至前一个月进行,可选用芡实炖牛肉,或芡实、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炖服,以调整脾胃功能。做好引补,接下来就可以滋补了。

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说: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禁热饮食,温炙衣服。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如温性的牛、羊肉。

寒冷的冬季,应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阳气潜藏,阴精蓄积。早睡以养阳气,保持身体温热。起床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这时人体阳气迅速上升,易头脑清醒。上班族晚起困难,就要尽量早睡,不熬夜。

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既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所以,立冬后切记“养藏”。

冬天寒邪最为猖狂,它又喜欢在暗地里伤人。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这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赋予光明、温养万物。没有阳气,人体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体质会越来越弱,变得越来越怕冷。人也会变得沉闷、胆怯、遇事不敢面对,有点困难就逃避,做事拖拉,连自己都不满意。您要是发现自己处于这种状态,就要注意了,那是您的阳气不足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冬季肾主令,寒为阴邪,最易伤阳,因此,我们在冬天要注意封藏,以养阳气。人与自然之气相通,适当晒太阳是最好的补益方式。阳气攒足了,心中暖阳阳的,不仅把心中的阴暗驱散了,连病邪也赶走了。

攒阳除了晒晒太阳,我们还可以用采天地之阳补人之阳的方式——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