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多年前的哥德堡号沉船茶还能喝吗?全民饮茶周上告诉你……
图说:参与全民饮茶周活动的市民 新民晚报记者 胡晓芒 摄
两百多年前,在海上丝绸之路上随船沉入海底的茶叶,若非化成了泥土,海底深埋至今,还能不能喝?近日,在全民饮茶周上展出的瑞典哥德堡号沉船上打捞起的茶叶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创办于2014年4月的“全民饮茶周”,其前身是从2005年起吴觉农纪念馆每年4月14日定期举办的“中国当代茶圣”、著名农学家吴觉农纪念活动。据吴觉农纪念馆负责人、壶艺大师许四海介绍,18世纪时,行销西方的中国茶叶包装颇为优秀。1745年,一艘满载中国茶叶的货船从广州出发,一路漂洋过海,不料却在驶入哥德堡港口时触礁沉没,1992年沉船被打捞出水,人们发现,泡在海水里的茶叶虽然有一些不可避免地化为齑粉,但由于密封锡罐的保护,其中有部分茶叶甚至到了两个多世纪后的今天还可以冲泡饮用,“哥德堡沉船茶于是成为今人研究清代乾隆年间茶文化的重要文物。”沉船茶样成为中西海上丝绸之路茶叶贸易的有力实物证据,也说明饮茶已经成为当时西方社会的风尚。
图说:许四海展示和介绍270多年前的哥德堡沉船古茶 新民晚报记者 胡晓芒 摄
许四海说:“茶是中国最重要的符号之一,茶文化包含了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指茶的种类,还包含茶道等精神。吴觉农纪念馆内的展品贯穿起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希望以介绍古人思想、饮茶生活风貌的形式,推广和恢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吴觉农之子吴甲选也来到了展览现场,这位九旬老人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手录的父亲生前谈话:“我关心农民的生活和他们的生产,茶农有许多困难,希望种茶能增加他们的收入……你们要帮助他们搞好科学种茶和制茶,增加经济收入,使茶农一天天富裕起来,中国茶叶的前途是很有希望的,中国茶文化也会兴旺起来。”
图说:吴甲选展示其父关于茶和茶农的感想书法 新民晚报记者 胡晓芒 摄
自2005年在百佛园内开设中国第一家吴觉农纪念馆,400多平方米的纪念馆内展出许四海、刘启贵等人历时12载收集的吴觉农的大量生前用器、手稿、书稿和文献。目前吴觉农纪念馆正在各地推动开设开设分馆的工作,计划在全国各个省和直辖市都要有一家吴觉农纪念馆,上海的吴觉农纪念馆也将与这些分馆实行资料的共享。(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