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聚焦 | 献给难以入睡的你 只需3步轻松治愈睡眠
在睡觉这件事上,大约会占据大多数人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时间。19世纪末,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自此人造光源开始遍布全球。被视为人类踏入工业社会标志的灯光,正让我们的睡眠受到严重的威胁。
想一想?工作日的你,有多久没有睡够9个小时了?
熬夜似乎成了常态,第二天挣扎着爬起来,顶着通红的眼睛,拖着疲惫的身体,开始了新一天的拼杀。
研究发现,光源(尤其是蓝光,例如手机散发出的)会影响我们的生物钟。在夜晚,仅仅暴露在低强度的灯光中仍然会降低我们的睡眠质量。
如果晚上回到家关灯度过睡前时光,会发生什么呢?
这将会提升我们的睡眠质量或者有其他好处吗?
在现代都市快节奏下,要达成这个目标容易吗?
带着这三个问题,Linda Geddes,英国知名生命科学记者、BBC专栏作家,开始了一段令人难忘的生活。
很多人依赖灯光,但这会对我们的心情和健康产生影响。(Credit: Getty Images)
在最近的一个冬天,Linda决心去找出影响睡眠的秘密。冬季冰冷的土耳其成了她们的目的地,同行的还有两位睡眠研究专家。根据最新的研究,人体接受光照的量的不同可能会导致睡眠质量的差异。她们决定白天尽可能地暴露在阳光下,以期会有什么发现。
最终结果完全出乎她的意料。经过数周的实验,她对睡眠的感悟、对外界的碰触、对自我的认知,都与过去完全不同,体内涌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她第一次发现,原来生命与昼夜的联系竟如此紧密。
如果你能像Linda这样,你也可以获得这些诱人的好处!
1.睡眠是自然的馈赠
近千年来,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在日落到入睡的这段时间,原始社会的人类已经懂得开展社交活动。他们围坐在篝火边,三五成群地交流着白天的收获,捕猎的技艺,迷人的女人。直至今天,东非坦桑尼亚的部落仍然维持着这个传统。与工业社会相比,原始社会人类的作息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他们睡得更早,也在第一缕晨曦破晓之前醒来。
寻觅过去的传统,也许是治愈现代人睡眠的一条明路。
坦桑利亚的哈扎人部落,与昼夜的协调同步让他们几乎没有睡眠的困扰。(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Linda深入东非大草原,在坦桑利亚找到了当地的哈扎人。哈扎人的部落仍然保留着前工业化时代的大量痕迹。部落不通电,没有自来水,靠打猎、编织、采集维生。在部落里,她惊奇地发现,哈扎人的睡眠质量远高于人类平均水平,他们几乎不会受到失眠的困扰。部落里的采访甚至有些“无趣”,几乎每个人都告诉她“他们完全没有睡眠问题,每天睡得挺香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
Linda发现哈扎人的生活非常规律:白天,他们在外面狩猎,接受日光的洗礼;夜晚,没有都市泛滥的光污染,只有篝火的微光伴其入眠。
光照不仅带来了生机勃勃的世界,还影响着我们体内的生态系统。清晨的微光让我们心情开朗,夜间的白炽灯光让我们更能“熬夜”。
重要的是,光照会抑制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荷尔蒙——褪黑激素的产生。褪黑激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会释放出困意的信号,提醒我们是时候该睡觉了。
另一方面,白天接受更多的光照可以让我们保持良好的精神、更好地控制自身的情绪,就像是饮下一杯加强版的expresso。这在今天高强度的职场和学习中很有实践意义。想象一下,当凌晨到来,倦意袭来,你再也不用狂饮美式coffee或是泡上一壶浓茶,来保持大脑的清醒;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打开你大功率的台灯,确保灯光覆盖你的全身。瞬间,你又能满血复活,砥砺前行了。
当然,以上只是一个小小的玩笑。
城市夜间灯光会让人睡眠变差。香港,被认为是世界上光污染最重的城市。(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2.没有灯光的夜晚 如此美妙
既然光照对我们的影响如此巨大,Linda想要寻找一个平衡点:如何在都市高强度的工作下,既保证白天接受足够的光照保持大脑兴奋,又不致夜间接受太多光照难以入睡。
为了实验,她邀请了家人和她一起参与,体验数周只有烛光的夜生活。
“Honey,这肯定非常浪漫--,想象一下只有烛光的夜晚”,当她和丈夫说起时,他翻了翻白眼,无奈地答应了。
成功拿下丈夫的Linda转而攻向6岁的女儿和4岁的儿子,却碰了一鼻子灰。
Linda:孩子们,我们将会在接下来的几周内生活在黑暗中。
女儿:妈妈不要啦,这会让我很害怕的。
Linda:不不不,乖女儿,我觉得这会很有趣,我们有蜡烛哦。
女儿:*突然开始放声大哭*
Linda:乖女儿,别哭,这没什么可怕,就像我们去野营时那样。
儿子:我们会有棉花糖吃嘛?(神助攻)
一番糖衣炮弹猛攻后,孩子们终于安定下来。Linda的丈夫也不忘跳出来争取好处,最终他和孩子们可以偶尔使用电灯、看看电视。Linda仍然要远离这些,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光线会抑制褪黑激素的产生,同时告诉你的身体“你应该兴奋起来”,所以夜间用烛光替代灯光也许会促进睡眠。(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现在,计划是这样的。在第一周,Linda会尽力让自己暴露在白天的阳光中。比如把办公室的桌子移到窗边,午休时在外面草地上锻炼。在第二周,晚上6点后她将避免使用电灯,只用蜡烛。之后,将这两种方式结合进行观察效果。
为了精确测量自己接受到的光照量(后文用lux表示),Linda戴上了特制的运动手表,信心满满地开始了实验,但各种现实问题却接踵而来。
为了达到一定的光照,她不得不袖着双手,缩着脖子,在寒冷的冬天来到空无一人的广场,晒一会冰冷的“日光浴”。
天气的阴晴不定也带来了很多麻烦。在晴朗的夏日,在户外一天,人体可以接受到最多100000lux的光照;而在阴天,这个数字会迅速降到1000。
在晴朗的夏天,室外光线照射量可达100000lux,远超室内。(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在没有电灯的夜晚,做饭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考验,幽幽的烛光闪烁,影子遮蔽了一切,切菜也变得十分危险。
不仅如此,在没法接受开灯的夜晚,去参加社交活动也变得尤其困难,你不能强迫主人也来场“烛光晚宴”。Linda灵机一动,主动邀请朋友们来家里做客,亲身体验下只有烛光的生活。朋友们很感兴趣,他们四处走动,小心翼翼地到处查看,一切都变得十分新奇,仿佛一群蹩脚的冒险者踏入了巨龙的巢穴。
当适应了昏暗,夜晚突然变得十分美妙。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开的大。人们低声交谈,窃窃私语,思想像水银泻地般流畅,连平时最调皮的孩子都安静地呆在一旁。失去了灯光的聚焦,人们卸下了白日的面具。黑暗给了我们一种安全感,让我们可以做更真实的自己。
睡前玩手机会让我们的大脑更兴奋,睡得更晚。(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但是这几周的实验真的有效吗?
答案是:yes,definitely。
Linda惊讶的发现:现在,她每晚睡觉的时间要比平时早了半小时。而褪黑激素的分泌的时间,也比以往提前了1.5到2小时。
3.篝火晚会?不仅是谈情说爱的好地方
早在数年前,光照对睡眠影响的研究已经有了初步发展。科罗拉多大学的肯尼斯教授是其中翘楚,主要研究现代社会的光环境对人体生物钟的影响。为了验证自己的理论,他派了8个学生去落基山脉进行一周的野营。
野营可以让我们快速脱离现代都市人造光环境,并且接触到自然光。
结果表明,实验者的入睡和起床时间都提前了1.2小时!他们睡得早,起的也更早了。当他们远离城市灯光后,褪黑激素的分泌时间也提前了大约2小时。
每周一次的篝火野营会让人体的生物钟提前大约1.2小时。(图片来源: 网络)
对于肯尼斯教授关于夜间光照的研究成果,Linda非常赞同。除此以外,她还发现了日间光照的奥秘。当天气晴朗时,她能更早地入睡。综合来看,白天平均每接受100lux的照射,大约可以提升1%的睡眠效率,同时提高10分钟的睡眠时间。
日光不仅能影响睡眠,更是情绪的调节剂。经常晒晒太阳的人,更不容易抑郁。成都被称为天府之国,安乐之乡,每逢周末天气晴朗,去往农家乐的路上,人流如织,车水马龙。晒晒太阳、喝喝茶,再搓搓麻将,甚乐哉!成都人民的幸福指数高,也是暗中契合了科学的理论啊。
我们没有必要必须关掉所有的灯以获取最大利益。(图片来源: Getty Images)
4.关于睡眠的真相
实验数周后,Linda发现自己的反应速度变快了,记忆力、判断力、空间力都有提升。在明亮的光线下,大脑的某个神秘区域被激活了,变得更敏锐了。
最后几天,她告诉自己的女儿:“宝贝儿,再过几天我们就可以把灯打开了。” 女儿摇了摇头:“不,妈咪,这段时间实在是太棒了,烛光真的让我非常舒服。”
光照在夜晚的阻碍睡眠效果是基于白天过少的接受光照导致的。当我们晚上拿着iPad、手机吃鸡农药的时候,如果白天没有接受足够的光照,的确会影响睡眠;但如果白天已经晒了个“日光浴”,那睡前玩一玩也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白天,花更多的时间在户外,晒晒太阳,做做锻炼;夜间,少开明亮的白灯,如果你没法用蜡烛代替,试试改用柔和的橘色暖灯,调低亮度,让你安心入眠。
在过去的千年里,人类一直遵循着自然的规律,昼夜变换,阴阳互倚,这是自然对我们的馈赠。也许是时候让我们回归传统,寻回失去已久的安眠。
Good night,my friend。
文/进击的大陈
更多精彩资讯,关注公众号“Wo有药”!用我的药,解你尘世的毒
ref:http://www.bbc.com/future/story/20180424-what-i-learnt-by-living-without-artificial-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