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吃不会出现在梅州大酒楼,但却是最地道的客家美食

2018-04-29 22:01:07 大酒楼,梅州,客家

位于梅州的江北,有一片骑楼老街,由中山街、仲元西路、泰康路、凌风路等多条路段所组成,部分老房子已有上百年历史,而骑楼下却藏着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小吃,虽然卖相上不了大酒楼,但却是最地道的客家美食之一,便宜又好吃,人均3元能吃饱。

这里有非常照顾学生钱包的街头小吃,1元3块的味酵粄,1元一份的仙人粄,2.5元的腌粉,价格十分亲民。炸味酵粄,其实“粄”是客家语中的特色词汇,就像糍粑一类的米制饼,如果你是第一次尝试味酵粄,推荐先吃原汁原味的,再吃油炸的。

张叔,住在老街的黎屋巷,他做的咸煎饼特别好吃,外脆内软,咸度刚刚好,1元1块非常实惠,上午他会在家门口一边炸一边卖,下午才会摆到十字路口售卖。

位于仲元西路84号的非常小食,可谓小吃的集散地,相对于街头巷尾的路边摊,这里环境算是不错了。十几年过去,这里的老规矩依然没变,自己看菜单,然后用白纸写下要吃的菜式,再递给服务员。“非常小食,小食非常”是店家的座右铭,这里的小吃多达50多种,价格一般在3元左右,而且分量很适中。

特别推荐这里的腌莲藕和腌海带,是这里的必点小吃,酸辣味恰到好处;炸小饺皮薄馅满,炸出来非常爽脆,不会油腻,3元7只的分量有点多。

除了小吃,这里还有几十款甜品、小炒、煲类和碟头饭,绿豆沙跟我们广州的不一样,甜度低,还带点稀粥的感觉。

三及第汤,它属于客家传统小吃,历史悠久,不仅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被评为十大长寿菜肴之首。取名“三及第”是有一个典故的,在古代,状元、榜眼、探花合称三及第,清朝状元林召棠常用肉圆、牛肝、猪粉肠做成汤,某天,一御史前来探访,看到林状元的汤便问其名,林状元心知御史望其子能在科场高中,便随口说了句“及第汤”,御史回家后便做了一碗一模一样的汤给儿子喝,没想到还真的让他高中状元,三及第汤也因此而出名。其实,除了三及第汤,还有四、五、六的及第汤,只是食材有点不同而已,我们平时所吃的三及第汤,是用猪肝、瘦肉、粉肠所熬制的,搭配枸杞叶更加鲜味。

大排档的三及第汤通常是一碗碗的,而非常小食只做三及第煲,一煲汤足够4人的分量,喝不完的可以用保温瓶打包,特百惠正好派上用场。

对于梅州人的早餐标配,不得不提腌粉和腌面,吃过的人都会对其味道念念不忘,这碗相貌平平的面食可以说是梅州最常见的美食,几乎街头巷尾都会看到它的影子。

鱼头煮粉,很美味也很常见,江北市场附近有很多这样的大排档,鱼头现宰现煮,泡出来的汤呈奶白色,米粉吸收其精华,其美味让人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