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抗战中牺牲级别最高的将领,去世后墓地无人祭拜杂草丛生

2018-05-10 04:01:53 杂草丛生,祭拜,墓地

1901年,王甲本出生于云南富源县的一户军人之家,他的父亲与朱德还是同学。16岁那年,王甲本父母双亡,他由叔叔抚养,并在叔叔的资助下考上了云南陆军讲武堂,以全优的成绩毕业后,走上报国之路。

他在战斗中作战勇敢,又颇具智谋,有大将风范,从排长晋升到少将旅长时才28岁,只用了10年时间。34岁进入南京陆军大学甲级将官班学习,抗战爆发后他带领部队前往南京守卫,并在凇沪会战中大战日军。虽然他官至少将,但一直身先士卒,与士兵们并肩在前线作战。

南京失守后,王甲本又带领部队打了南昌会战,三次长沙会战,并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歼灭日军上千人。常德会战,他战功累累;鄂西会战,重创日军。在国正面战场全部22次与日军的大会战,都是以残酷激烈著称,而王甲本带领部队打了其中的9次。由于战功卓著,他也被称为“硬仗将军”,官职升到79军军长。

1944年9月7日,数千日军化妆成农民和友军,偷袭王甲本军部。王家本得到消息,亲自带领一部分军队应战日军。但由于自己手下团长缓报军情,大部队没有到达战场,只有少数兵力的王甲本与日军主力遭遇。

为了掩护军部撤退,他带领士兵与日军浴血奋战。然而,将军身边只有一个手枪排,短枪根本不足以对日军造成威胁。手枪排战士全部阵亡,王甲本击毙数名日军,赤手空拳与拿着刺刀的日军展开肉搏战。最终,王甲本将军头,胸、颈受重伤,腹部被刺刀捅穿,双手亦是血肉模糊,壮烈牺牲,年仅43岁。牺牲时,依旧怒目圆睁,遗体靠着玉霁亭挺而不倒,这位陆军上将也是抗战中牺牲级别最高的将领。

然而可惜的是,英雄的家属没有得到良好的待遇。妻子后来被打成反革命家属,遭到枪决;儿子王宝光与杨振宁还是好朋友,十年乱动中也遭迫害致死。一位草根艺人怀着对王甲本将军的敬仰,前去祭奠这位抗日英烈。谁知辗转找到他的墓地时,发现这位大英雄的与副官吴镇科的合葬墓只是一个不到一米的小土包,不仅杂草丛生,连块墓碑都没有。

令人高兴的是,他四处奔走三年半之后,王甲本将军的墓地不仅修缮一新,而且还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他的儿子王宁生还作为参战老兵的代表参加了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也可以告慰英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