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退位诏书:人心所向,天命可知!退位已在隆裕太后意料之中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定律就是几乎每隔一二百年就会发生改朝换代点事情。这个看起来似乎是历史无法摆脱点魔咒。我们来看看晚清王朝在面对辛亥革命轰轰烈烈兴起的时候,当时的晚清朝廷权贵们是怎么样的心情?
隆裕太后每天接见袁世凯等北洋将领。湖北的电报、广东、江苏、江西、河南的消息纷纷传到紫禁城。隆裕太后端坐在皇宫中,袁世凯跪在太后面前,低着头沉默不语。
过了许久,隆裕太后终于说话了:袁世凯,大清待你不薄,你现在真的忍心要灭了大清吗?可有回旋点余地?袁世凯:回禀太后,南方革命军态度十分强硬,几次谈判都陷入了僵局,孙文、黄兴等人扬言,若不答应他们的条件就会打进紫禁城,到时候皇族将面临灭顶之灾。
隆裕太后:袁世凯,事已至此,我们退位,但是你一定要保护我们皇族的安全,还有要答应有待皇室的所有条件,每月按时给伙食费。袁世凯:太后,袁世凯必将誓死力争,孙文那边唯一点要求就是清帝退位,其他条件都好商量。隆裕太后仰天长叹,哭哭啼啼哭了好一阵子,然后让大臣草拟诏书,是为《清帝退位诏书》。
在《清帝退位诏书》中写到这么一句话:人心所向,天命可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时点晚清王朝已经知道大清王朝已经气数已尽,实际上也无法再维持下去了,清帝退位是必然的选择。
袁世凯得到了隆裕太后的承诺,就退了出去。据说,袁世凯因为心中感到愧疚,从此没有再拜见过隆裕太后。隆裕太后在面临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果断放弃了帝位,一方面是为了保全自己的身家性命,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顺应历史潮流。
总的来说,隆裕太后放弃清廷的帝位,她作为一个弱女子,在历史点转折点做了一件功盖千秋点大事,做出了正确点选择。避免了南北交战、生灵涂炭。虽然说当时北洋有四十多名将领联名通电主张共和,逼迫隆裕太后答应南方的条件。
然而,当时如果隆裕太后不答应退位,南北开战难以避免,实际上隆裕太后等皇室仍掌握一部分可以用于战斗的兵力,而且隆裕太后一旦态度强硬,北洋也是有可能改变主意的。因此,隆裕太后不愧是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点巾帼英雄。清帝退位诏书:人心所向,天命可知。这句话或许正是隆裕太后内心无奈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