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姑娘长住两月房间脏到逼酒店报警,背后的原因令人心酸

2018-07-17 21:01:39 脏到,长住,两月

7月4号,西湖公安分局翠苑派出所接辖区一酒店工作人员求助称:酒店某客房内住着一位长租客,从不允许保洁进房打扫,这样的情况已经两月有余,担心有安全隐患。

民警进入房间的一瞬间,禁不住头皮发麻:

一个十来平米的房间里,堆满了生活垃圾和凌乱的衣物;一张双人床上,半张床上是方便面盒、吃过的外卖、穿过的衣服和各种空饮料瓶;床头柜上,几个空饮料罐叠放在一起,一个开启的牛奶盒已经发黑霉变……

(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

而这位93年生的湖南姑娘却说:我不喜欢别人碰我的东西。

(房间原来是这样的)

2

看到这样的生活状态,无论是谁都不会淡定:

有网友提到,这姑娘的心理状态应该很不好。事实真相不得而知。

不过这种状态确实符合一种疾病症状——囤积症。这是一种精神疾病,强迫症的一种。囤积行为有两个特点:

1、不仅仅只是非常不爱清理杂物的懒汉,他(她)们对于自己所拥有的每一件物品均保持着非常强烈的感情,都不舍得丢弃。

过分偏执地将毫无用处甚至是腐烂变质的物品收集起来的人,就是囤积狂。

2、总是想方设法记住最初为什么要将它保留下来。当一个强迫性囤积症患者试图决定将什么物品扔掉时,就好像是在经历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囤积症患者总想得太多。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患者有收集癖好,他们需要大量收购或无法抛弃对别人看来价值不高或没用的物件。由于囤积行为而有显著的压力,干扰或妨害到正常生活的运作。

强迫性的囤积,很大程度上是和“创伤心理”有关,比如无限制的购物,可能会是很多人自我宣泄情感的一种方式;

而区分强迫症和一般囤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内心是否有冲突。

有的人在囤货之后,经常会陷入懊恼当中,经常会自责,可是却总是控制不住地要去“囤”,这才算是有强迫症倾向。

3

相比于最近火的不要不要的断舍离,囤积症(hoarding disorder,HD)患者似乎过着完全不同的人生。

他们往往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几个方面的明显的障碍,包括心理、社会、职业和家庭领域。在临床上,囤积症有别于其他神经精神疾病,比如强迫症。

应该指出的是,虽然囤积症可以独立发生于其他疾病,但高达75%的囤积症患者至少有一个共同的精神疾病症状。

1囤积障碍

他们通常认为积累财产很有必要;将情感寄托于物件之上,或表现出“睹物思人”;收集物品时的积极情感会促进这种行为;丢弃物品会导致暴躁或痛苦;洞察力会逐渐减弱;症状通常发生在青春期,在成年后逐渐减弱。

2强迫症

囤积行为通常与强迫症有关,比如担心污染环境或恐惧受伤;明知自己有囤积的不良习惯,但却很难抉择是否要丢弃物品;症状通常是自我矛盾的;洞察力通常很好(虽然会与常人有所不同);症状发作通常与损伤是一致的。

3精神分裂症/精神疾病

物品收集是妄想或其他消极症状的结果;收集的物品可能在这些错觉中有特定用途,即使不是出于本来目的;洞察力通常较弱。

4情绪障碍

如果情绪低落,缺乏动力,则不会清理和/或收纳这些物品,必然导致杂乱无章;此时不可能过度收集。

5神经发育障碍

在神经发育障碍(包括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智力障碍),患者很难丢弃物品。这通常是由于对特定对象或对象类型的极度依赖,而不是一般的丢弃困难。

6神经认知障碍和其他医学状况

认知障碍导致患者不能正确整理物品或丢弃物品;导致患者对特定物品(如烟头和瓶子等)的收藏嗜好;也会在之后的生活中发病,虽然有时也会先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4

囤积症有必要治疗吗?囤积症患者会经历社会孤立、离婚、分居或与家人或朋友疏远,患者或可成为无家可归的人,造成社会混乱,由于不卫生的生活环境和健康分线,也会增加死亡风险。

囤积症与高水平的医疗残疾和工作障碍,以及焦虑和抑郁有关。患者经常抱怨记忆困难、决策力差、不善于分类,并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精神不集中亚型有一致症状。

tips

囤积症有办法治疗吗?治疗方法当然是【断舍离】了,但是囤积症患者让他们扔东西就跟割肉一样痛苦,那么就可以找精神科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