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训练越好! 这个能力让宝宝吃的香, 长得好! 千万别忽视!
很多妈妈来跟我们抱怨:
娃不好好吃饭!挑食!
肉都咬不动!吃什么都吐出来!还经常干呕!
过了周岁还只能吃糊糊,老这样会营养不良吧?
宝宝1岁多了,吃的稍微粗糙些就干呕,反复几次真的心累!
估计妈妈们根本没想到,这可能是你家娃咀嚼能力不行!
说起咀嚼能力,很多妈妈以为,宝宝天生就会,时候到了自然会吃,应该不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但是!!吸吮是孩子先天带来的本能,吞咽和咀嚼却需要后天的训练。如果没有规律地、计划性地训练咀嚼能力,对于宝宝未来的进食习惯、营养吸收以及牙齿发育都会有影响。
还有的妈妈总是“不敢”和“害怕”;
害怕宝宝不消化,只喂糊糊;
心疼宝宝干呕,只喂糊糊;
担心宝宝没长牙咬不动,只喂糊糊;
长期这样只会让宝宝习惯了不咀嚼直接咽,导致咀嚼能力跟不上,越长大越挑食,想吃都嚼不动,宝宝自己也很无奈啊!
咀嚼能力不好,竟然有这么大影响?
●想吃嚼不动,吃下去就吐出来
●没怎么嚼就吞下去,吃啥拉啥
●吃了不长胖、多吃也营养不良
●一直吃软食,影响牙齿发育
●孩子说话晚、还说不清
●到了幼儿园吃不饱,不会吃
等宝宝再长大点,就自然会咀嚼了?不存在的!咀嚼能力需要从小反复锻炼。
有关宝宝吃饭咀嚼这个问题,你必须知道这四点:
① 宝宝没长牙,也能吃软饭、面条等糊糊以外的食物。等长牙 再锻炼咀嚼能力,就晚了!千万别小瞧了宝宝牙床的咀嚼能力;
② 吃东西干呕很正常。宝宝练习走路不也是会摔跤吗?这是宝宝学会咀嚼的必经之路,妈妈们多点耐心,多训练几次;
③ 8-11个月是宝宝接受颗粒质感食物的最佳时机。错过这个时间段,宝宝会更加抗拒;
④ 可以这样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慢慢改变食物的性状,从糊糊、到泥蓉状食物,再到粥、软饭、正常的饭,一步步让辅食变的有颗粒感、有嚼头。
如何锻炼宝宝的咀嚼能力?
咀嚼训练要跟着宝宝的月龄走,从辅食添加初期就可以开始了:
4到6个月宝宝
建议从4个月大开始(如果有过敏体质可从6个月大开始),妈妈就要开始给予宝宝糊状或泥状等奶类之外的食物,让宝宝有机会训练口腔的动作。为了配合宝宝的嘴巴大小,建议妈妈使用小型、材质安全且较浅的汤匙来喂食。
到了6个月大左右,妈妈可以准备一些小牙饼,让宝宝自行抓握、塞进口中,帮助宝宝训练手眼协调的能力。
辅食形态多为流质或半流质,如米麦粉糊、苹果泥、果汁、菜汤、合适的牙饼等。
7-9个月宝宝
进入锻炼咀嚼能力的黄金时期,经历了 2 个月左右的辅食添加,宝宝的吞咽能力已经成熟很多,大多数宝宝可以用牙床磨碎食物了,这个时候便是进行咀嚼训练的黄金时期。
妈妈可以提供更为多样化的辅食,并让辅食的形状较6个月大时更硬或更浓稠些。提供宝宝一些需要咀嚼的食物,以培养宝宝的咀嚼能力,并能促进牙齿的萌发。
辅食形态
为半流质或半固体,如菜泥、较粗的果泥、水果条、面包片、豆腐与稀饭等。
10-12个月宝宝
宝宝已经长出4~6颗牙,咀嚼能力及口腔动作更加协调,宝宝会尝试先咬碎或咬断食物,再进行简单咀嚼的动作。
这个阶段开始,宝宝能否好好地咀嚼食物,对于牙齿的发育也有影响,适当的咀嚼,可以刺激乳牙的生长,增进下颌、脸部肌肉的发育,同时,也能使宝宝通过辅食得到身体健康需要的营养。
辅食形态
以半固体或固体为主,如软面条、蔬菜粥、肉粥、肉泥、蒸蛋与煮烂青菜等。
1岁以后
1 岁后宝宝能吃的东西已经很丰富了,饮食模式也慢慢接近成人。丰富食物种类和形式,是 1 岁后咀嚼训练的关键。
这个时候的宝宝吃饭很容易不专心,这也会导致宝宝咀嚼不充分。家长们要尽量排除影响宝宝专心吃饭的外界干扰。
辅食形态以固体为主,可给予易消化的六大类食物,例如鱼肉、白饭、切成段青菜、切成块水果。
吃饭很平凡,但吃饭的本领很精贵,只有通过“吃”才能获得锻炼。在宝宝添加辅食开始,就要有计划地对咀嚼能力进行锻炼。千万不要认为等孩子足够大了就会吃饭!咀嚼能力的发展与最终完善的过程会一直到16岁才结束,因此,辅食后期还是要注重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