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于“望子成龙”的父母都这么做
1,过早地进行知识传授,给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
一些“望子成龙”的父母,本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打着“智力开发”的旗号,过早地对幼小的孩子进行读、写、算训练,不考虑孩子的心理和智商发展情况,一味分派学习任务,制定学习目标,给孩子规定高标准、严要求。
一方面,有些知识并不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孩子虽然能鹦鹉学舌地死记硬背一些,却不理解,所以并不能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反而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更失去童年的快乐。
另一方面,家长给孩子设定过高的目标,又没有跟进讲解和指导,就会导致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学,每次尝试都失败,尽了力却总也达不到设定的目标,很少能体验到“赢”的感觉。这样,不用家长说,孩子都会很受挫,觉得自己很笨,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变得越来越没有信心。
2,单纯地要求死记硬背,不引导孩子自己探索
很多时候,家长都会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把知识点“背下来”,没有为什么,孩子们不解其意,背起来也就相当困难,尤其知识量增加,这种难度就更大。
身边很多这样的例子,上小学时成绩特别好,一到初中快速下滑。因为小学很多知识靠粗暴记忆可以解决,但初中课程难度增加,功课量增加,必须靠理解才能举一反三,单纯的死记硬背根本无暇覆盖所有知识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失去探索思考的乐趣,孩子学起来自然显得越来越“笨”。
笨办法
3,只顾“言传”,没有“身教”
很多父母会教育孩子健康作息、多读书、多看报,但是自身却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下班后玩电脑、看电视,熬夜进行各种娱乐活动。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决定孩子的高度,父母如果没有给孩子做好榜样,就缺失了威信。家长不爱学习和阅读,就不能为孩子创造出一个好的阅读和学习的环境,孩子自然也不会对书本感兴趣。
笨办法
4,把“笨”挂在嘴边,给孩子过多的负面暗示
说孩子“真笨”是一些父母的口头禅,说起时甚至带着爱意。可是,孩子接受到的就是“笨”的信息。有时,父母在朋友、外人面前表现谦虚,“我儿子不行,很笨的。”“这孩子很没脑子的“。
如果家长总说孩子笨,势必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定势:“我笨。”结果影响孩子的智力活动积极性,反而限制了智力的发展,学习上不去。整日被淹没在如此大量的负面暗示里,孩子怎么能不真心实意地相信自己真的很笨?
当孩子因为上述种种原因,深信自己的脑子很笨、学习能力很差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自我怀疑,他的潜意识就会产生“保护作用”,拒绝新的资讯进入记忆库, 来保护主人的信念是对的。结果就真的成了“学什么都学不会”的笨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