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小他有理? 他弱他老大?
文章源于----说说咱家娃
今天激起某橙想长篇大论的提问是这样的:
橙子,我有一个问题,就是一岁以内的娃,有人说如何宠溺都不为过,一哭就要回应,尽可能满足他的需求,建立安全感。但我一个人带娃,还要做家务,忙自己的事业,实在没法二十四小时待命,请问如何平衡?
记得《鹿鼎记》里的韦小宝撒谎有个绝招,把真话掺一点点假话进去,虽然依然是假话,可是看上去却非常像真话,因为细节看起来无比正确,这种假话是非常难以拆穿的。
这位问问题的朋友,她问题的预设就是这样的一句看起来很正确,但其实大错特错的一句话,只要把“一岁以内”改成“三个月”,就没有问题了。
三个月的宝宝,确实任何宠溺都不为过,过了三个月,免死金牌就应该失效了。
某橙在这里要做的不只是要辟谣,我想讨论的是,为什么这位妈妈——当然很可能不仅仅是这位妈妈——愿意相信,一个一岁以内的小婴儿,应该无条件的满足他?
因为他看起来那么弱小,那么容易受到伤害,他什么都不懂,他哭起来那么可怜让人心碎,怎么可以不满足他的要求呢?
于是乎,妈妈成为了一个24/7全天候待命的工种,并且超级隐忍大度富有牺牲精神,她们可以容忍小娃整天像八爪鱼一样挂在身上,做饭都要背起来,容忍娃儿夜里醒八次,时不时还精神百倍的玩两个小时再睡,容忍娃儿乱抓自己头发,乱打人咬人,容忍娃儿玩手机ipad没完没了,吃饭的时候要边玩边吃,乱丢玩具还得给他捡回来。
那不容忍能怎么办呢?他会哭啊!崩溃的妈妈们无奈的摊摊手,要建立安全感啊!要不然娃长大以后要跟你计算心理阴影面积的!
那让我们先来看看,婴儿的啼哭到底是个神马货色,为什么世界上这么多哺乳动物,只有人类的幼仔会发出尖锐无比的啼哭声?
因为只有人类的婴儿够聪明,知道什么叫做“威胁”。可以想象,在原始人居住的丛林里,放任婴儿啼哭的结果,只会引来危险的野兽,所以可怜的原始人母亲被自己大嗓门的娃赤裸裸的威胁,不得不满足他的吃饱需求。于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有奶吃的孩子长得壮,长得壮的孩子竞争力强,然后生下更多很会哭的娃,所以今天所有的人类婴儿全都会扯着嗓子哭,这非常符合进化论的结果。
今天的母亲们再也不用担心婴儿的啼哭会引来野兽,但是,一听娃哭就受不了这件事,算是彻底刻在基因里了,加之现代科技让女人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不再需要挑水劈柴生火纺线织布做衣服,于是妈妈们有条件也有能力全副身心扑在满足娃的各种要求上,风水轮流转,娃儿进化出啼哭功能本来是怕被忽略,而现在已经完全矫枉过正,反而导致婴儿被关注过多。简直就是人类和脂肪关系的另一版故事
现在地球人都知道,任凭自己几十万年来进化出来的吃货和疯狂积累脂肪基因任意发挥,是对身体不负责任的表现,但是却很少妈妈知道,任凭自己几十万年来进化出来的,听见婴儿啼哭就一定要做出反应的基因任意发挥,也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表现。
三个月以后的娃娃已经足够聪明了,他已经开始发现自己哭声的威力,可以随心所欲的控制大人,这个感觉简直超级棒的,让他忍不住一试再试,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一直到触及你的底线为止。如果你真是“怎么宠溺都不为过,满足宝宝的所有要求”,他真的会没完没了的用哭声测试下去,随着你节节败退,他会越哭越多,然后你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家宝宝就是脾气大又爱哭,不满足他会哭超级久的!却不知道,你娃哭功如此之高,完全是被你培养出来的!
只要你坚持住一个底线,譬如“三个小时才有奶吃”“不可以玩手机”“妈妈做饭的时候不能抱你”“夜里不可以起来玩,只能睡觉”,他不用多,只需要哭个一两回就会明白,这样东西他得不到,下回就不会再哭了。
如果你对婴儿会自动停止哭泣这件事有所怀疑,那让我给你讲一个极端一点的故事吧:冷战时期的罗马尼亚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惨绝人寰的事情,因为政治原因,导致成千上万的婴儿被遗弃在孤儿院,因为孤儿院资金短缺又缺乏人手,婴儿在里面都疏于被照料,他们所居住的环境极其之差,可以用人间地狱来形容,但是,诡异的是,这些孤儿院都是非常安静的所在,成百上千饥寒交迫的婴儿居然没有一个发出一声啼哭,因为这些可怜的孩子知道,啼哭并不能换来照料,所以不如节省体力换取更长时间的生存。
当然这个故事极其悲惨,但起码证明了一件事,婴儿虽然小,但他不傻,他不会把力气没完没了的花在一个确定不会有结果的事情上,甚至于这件事情可能是他的生存需要。
“老二比较乖”现象也可以充分说明这个问题,绝大多数有第二个孩子的家庭会觉得老二实在是乖巧懂事,无论男孩女孩,二宝明显哭得要比大宝少得多,究其原因也非常简单,有了两个孩子的妈妈显然要更加忙碌,不可能24小时待命,加之大宝的原因,对哭声有所免疫,很可能在婴儿哭的时候脱不开身,只好让老二委屈一下,老二如果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哭一哭觉得不值得就不哭了,一来二去,二宝的的忍耐阙值就相对要高很多了,当然会显得乖了。这也解释了老一辈为啥有那么多繁重的家务还可以带大五六个孩子,并不因为老奶奶们都是超人,而是因为那时的孩子真的不太哭也没那么多要求哦!
所以,根本没有必要因为觉得宝宝小,不懂事,怕他会没完没了的哭下去,就满足他的所有要求,其实他什么都懂,他天生就是能够察颜辨色、敏锐感知到他人情绪的高手,你可不要低估了小奶娃,被他控制了还不自知!
综上,除非你家有养少爷小姐的条件,你一开始就要训练自己克制听到哭声就跳起来的本能,从三个月以后就要开始划定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学会延迟满足,娃儿哭个五分钟天不会塌,地球也不会爆炸,他很有可能只是因为无聊喊几声,犯不着你狼狈地把半膀胱的尿收住去抱他。娃是又小又弱,但是他不能仗着自己弱小就成为世界主宰和宇宙中心,你不能让他的需要每次都成为最优先级,学会等待,是他从一个小动物变成人的第一课。
这一课不要来得太晚,不要以为你宠他越久就是对他越好,你越长时间的宠溺会导致孩子越习惯任性,如果你无条件的宠了娃一年,他已经非常适应了当世界主宰,你这个时候告诉娃——你已经长大了,不可以再这样下去了——突然撤掉他习惯的待遇,娃当然是要闹翻天了,而且他已经长大到有很多体力和耐力闹很久。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很可能是你仿佛上了贼船一般继续的宠溺下去,熊孩子就是这么养成的,哪个熊孩子的父母一开始肯定也没想养个熊孩子,他们的阵地一定从孩子的婴儿时期就被攻陷了,还以为孩子长大会自己还给他们,万没想到的是,天长日久,孩子已经在上面铸成了坚固的堡垒,他们已经再也没能力夺回来了。
有人可能要问了,那安全感这件事要怎么办?
首先,小娃哭不等于没有安全感,他只是在用哭声说话,你要花点心思搞清楚他在说什么,再来看看用什么方式来满足他。有时候他只是在说“我有点无聊,来个人陪我”或者“我突然醒了很不爽,需要发泄一下”,这种要求真的和安全感毛关系都木有,先不要着急扣大帽子吧!
其次,如果你真的想让你家的娃不丧失哪怕一点点的安全感,那就应该让他一直住在你的肚子里不要出来,因为安全感的意思就是体验到周围的环境是稳定而且不会改变的,但是不改变的环境是不可能的,娃的出生就是一场环境的巨变,他还是不得不尽快适应下来,你所能做的就是让环境不要改变的过于剧烈,让宝宝接受不了,你可以打包裹紧他,多抱他让他温暖,让他贴近你的心脏听到熟悉的声音,模拟一些子宫的环境,让他慢慢适应,接受这个又亮又冷的新世界,从而重新感受到安全。
三个月的宠爱之后,你的宝宝已经充满了安全感,是时候继续慢慢改变环境让他适应了,让他适应自己入睡,让他适应偶尔自己玩耍,适应偶尔离开母亲,他的人生还要有许多改变,而这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所以,培养安全感并不是建造一个温室,让孩子安全的呆在里面,而是做一个渐进的台阶,帮助他一步一步的适应并习惯下一次的改变。
台阶比温室难造很多,那需要你强大的心灵和许多智慧还有耐心,无原则的宠溺只是在跟随野蛮的本能,是非常没有技术含量的养育方式,哪怕你再苦再累,都是在偷懒而已。
哪怕弱小如婴儿,也没有理由得到他想要的一切,这个世界本就如此运转,让孩子越早懂得越好。
勤劳善良的妈妈,请尽量放松,现代科技为你省下的洗尿布和挑水劈柴的时间和精力,请你用来多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