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天天流口水的小屁孩, 妈妈亲自上手, 小儿推拿立杆见影!
明明快四周岁了,很淘人,几乎天天流口水,晚上睡觉也流。全职在家看孩子,闺蜜拽着我去学小儿推拿,正合我意,谁让家里有个流口水的小屁孩呢?没想真的很神奇!我竟然亲手把明明的口水治好啦。
明明上幼儿园之前,体质还行,一年住院不超过两次,平常感冒发烧之类的都在我婆婆家小区中医诊所看,那个老中医给孩子看病,除了开药还会给孩子揉揉捏捏的,当时就是觉得很神秘,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人教,没想过自己能学会。
宝贝儿自从三岁上幼儿园后,感冒发烧咳嗽都开始频繁了,经常打针输液,不知不觉发现明明口水越来越多,就每天在脖子下面系着一条小手绢。能想到的办法都用过了也没有搞定,可愁死啦。
为了我的宝贝儿子,我充满热情地跟闺蜜一起学小儿推拿。老师是做临床的,每天接诊量大约有三十多个宝宝,经验比较丰富,接诊空闲之余教我们练习手法,可认真了。
学会了手法,便迫不及待地向老师请教,准备下手推拿。
明明的主要症状就是,口水挺清稀的,舌苔白,感觉很滑,大便不是很成型的那种,有些软踏踏的,不太爱吃饭,就是想吃饭就吃很多,不吃吧就好几顿不好好吃。
老师耐心地了跟我分析了明明病症,说是打针输液伤了脾胃,脾寒导致的流口水。
孩子流口水也是脾不足的表现。有的孩子嘴边总是湿湿的,严重的嘴唇都爆皮了,也说明他脾不足,因为脾控制不住涎了。正常的时候,脾有收摄的能力,可以控制涎的收放。没有实物的时候不分泌,有食物才分泌。但有时候脾的功能紊乱了,涎不该出来的时候却出来了。
老师反复嘱咐我:再也不要给孩子吃生冷食物,戒冷饮,戒酸奶,戒水果,不喝凉水,实在想吃水果,可以煮着吃,而且不能凉性的。
告诉我一套温中健脾的小儿推拿手法:揉外劳宫,二马,清补脾,揉小横纹,揉廉泉,捏脊等。这套手法做下来,需要30分钟,揉外劳宫10分钟,二马,清补脾,揉小横纹和廉泉各5分钟,上捏脊9遍。
当时我如获至宝,回家就操练起来,天天推拿,一点一点感悟。一周后 ,明明吃饭问题改善了!当时有点风寒感冒,每天给加拿风池,吮痧大椎,按揉外劳宫,每天用紫苏水泡脚,宝贝出汗时及时补充热水。就这样每天忙忙碌碌,感觉看个孩子咋比上班一点不轻松呢。感冒好了,又坚持推拿了一周后,孩子真的不流口水了。明明他爹崇拜地叫我——神------婆。真是,我得意儿地笑,得意儿地笑......我出徒啦~
实践出真知!在家全职的明明妈做梦也想不到,会成为孩子的家庭保健医生。在此,先恭喜她了。
中医认为,脾位于中焦,在横膈之下。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在液为涎。涎就是口水,口水能反应脾的情况。正常时分泌的,濡润喉咙,口腔的是肾之液,是唾,它比较清稀,有白色的沫,叫唾沫,而我们在饥饿的时候看到美味时口腔开始分泌的液体,叫涎,有点粘稠,会拉出长长的线。
中医诊病重在辩证,除了上面介绍的脾寒型外,最常见的孩子流口水,还有一种情况。有时候会觉得嘴里面发干,这其实就是脾阴不足,不能产生涎液的表现,此时需要滋养脾阴,以生津液。
脾胃积热型的临床表现:口角糜烂,口臭而渴,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厚或黄。
小儿推拿主要手法:清胃,清天河水,小横纹,廉泉,顺时针摩腹,揉涌泉等。
宝宝2个月唾液腺开始发育、4-6个月开始流口水,7-18个月口水旺盛,2岁之前停止流口水,这期间宝爸宝妈要及时观察口角是否对称,饮食是否正常,口腔粘膜有没有溃疡,有没有异常哭闹。根据临床接诊孩子的情况,小结一下流口水的常见种类:
流线性口水是心脾积热了;
一滴一滴向下流,这种情况一般叫脾虚症;
长牙流口水是正常的,不用担心;
夜间睡觉磨牙流口水,一般叫胃火旺。
导致宝宝流口水的还有口咽黏膜炎症、病毒感染、神经障碍等病理性因素,一定要到医院进行确诊,并及时治疗。关注“小儿推拿殿堂”,张家纲愿与大家一起呵护宝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