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那么好欺负?
上周,两个事情刷爆了社交圈:
事件一:两小孩自由活动发生冲突,爷爷误以为孙女受欺负,冲进教室,对孙女同学就是一顿撕扯。
事件二:
11岁儿子被同学不慎划伤被缝8针,爸爸冲到学校打断儿子同学鼻梁!被警察拘留,恐被刑事指控。
| 坐在病床上的晓晓。
媒体、网友们一边倒地可怜那个莫名其妙被某爷爷一顿揍的同学,被打断鼻梁还说着:不想鹏鹏爸爸(被划伤孩子父亲)坐牢几乎感动全中国的5年级学生晓晓(被打学生)。
但没有任何人关注过整个事件最核心的两个人物:被欺负的孙女,被划伤的同学。
在两个事件中,被大人以暴制暴的孩子,的确是弱小无力,但相比他们,我们是否有真正关心过整个事件最大的被害者:被同学“欺负”的那两个孩子!
新闻中没有他们的身影,社会也不关心事实的来龙去脉!社会之于他们,甚至是仇视的,因为全社会的唾沫都在谩骂因为帮助被打的自己而被所有人指责的爷爷和爸爸。
我甚至在想:这些孩子如果看到这些新闻,该如何思考?
“全都怪我,同学被爸爸打了,爸爸还被拘留了,只有妈妈一个人孤零零”?
“以后被欺负忍着就好了,不能被家长知道,这样爸爸就不会有坐牢的风险了”?
“我怎么这么差劲,现在全世界都知道我被欺负了”?
我没法想象这样处境下的小孩,能有其他更乐观更高尚的思考。你也许要揶揄:这两个孩子根本不是被欺负,只是被不小心划伤不小心碰到了!
请问哪只眼睛告诉你,你判断这一定不是欺负,只是偶然事件?你为什么会相信被打孩子的一面之词,就因为他的一句“不要起诉,鹏鹏爸爸要是坐牢,不想失去一个朋友?”
感动即事实?
但被划伤的孩子母亲还说,从她了解的情况来看,她认为晓晓(被打孩子)是故意用玻璃瓶划伤自己的儿子!
事实只有一个,我也愿意相信这个因划伤同学被同学父亲踢进医院的孩子是真的不小心而不是故意!
我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只是在我眼里,任何关于校园、孩子的小事都不是小事!
我们曾都是从校园走出来的孩子,我们深知为什么校园霸凌屡禁不止?
因为这个世界的所有大人,总是自以为是的以最大的善意去思考每一次偶然的校园事件。
因为每一次出手帮助我们的爸爸、爷爷都被关起来了,都被社会骂死了!
面对孩子被同学所伤,以暴制暴固然不对,事件中的爷爷和爸爸,也进行了道歉、赔偿,甚至法律的惩治。我们需要用更理性更成人的方式来处理这些事情,但更好的方式究竟是什么?结果又如何?
今年5月份,有媒体报道《高三女生被男同学打休克学校警告:不准告诉家长否则处分》,山东省济南市回民中学高三女生小薇被同班男生殴打至休克。
| 男生正摁住小薇的头部撞击桌子。(视频截图)
小薇向学校反映后,学校方的回应是:为了让双方的伤害降到最低,平静理性的解决,并且男生也说了,以后再也不犯,所以告知小薇不许将此校园暴力一事告诉家长,否则记处分。
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后,教育局不得不派出专门人员进行了深入调查,事情的结局也以在警方介入和学校调解下,双方家长达成和解”圆满”结束了。
去年在知乎闹的很凶的一个关于校园暴力的帖子,题为《如何帮助这位长期被欺负、群殴,甚至被逼吃屎的同学?》:
“他长期被文科班的男生在厕所暴打,据我所知,逼他吃过屎,用黑板擦往他嘴巴里面塞,下楼梯时拖着他的脚让他头着地,烟头烫脸,举起来往地下摔,直接被踢飞,十几个男的围着打,拳打脚踢,脱光衣服踢私处,他不敢告老师……”
| 志愿者介入调查。受害者在院中复习功课
听起来有点骇人听闻,但后续经过志愿者的实地调查,证实了这些都是真实发生的。
事件的结果以校方领导保证会特别关照受害者,并杜绝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圆满的结束了。
这类事件都在所谓的成人世界规则下,理性平静波澜不惊得解决了,事件的报道也都在几个月后逐渐的被人所遗忘。
但那些受伤的孩子呢?他们真的被停止暴力了吗?
他们的心理状况,根本没有人关注。而面对已经受到欺负的人,网络上很多键盘侠都妄加评论:
“一个巴掌拍不响”、“人家打你肯定你也有问题”、“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被强奸是因为姑娘穿得骚”、“东西被偷是自己没有安全意识”……
他们都认为错的不是加害者,是受害者。而那些加害别人的人,更是不以为然甚至理直气壮:
“我只是说一说而已”、“我只是想跟你玩一下,只是下手重一点”、“你这么当真干什么”、“开个玩笑至于嘛”……
所以是我欺负你,没什么。不为啥,就是好玩。
所以我划伤了你的脸,真的不是故意的,只是不小心碰到了!我在教室疯跑,真的不是故意撞上你,只是跟你玩一下。
为什么那些伤害同学的孩子可以有恃无恐?
孙女被打,爷爷帮忙而要求向全社会道歉,儿子脸被划伤缝了8针,爸爸帮忙打伤了同学却被刑事拘留同时赔偿医药费,而故事中那个始作俑者的熊孩子却赢取了全世界的同情,和来自“伤害”自己大人的赔偿和低头。
看来以后“欺负”同学,找个“不小心”的借口就好了!
我们同时看下国外的一些事例。
2015年6月,因为一起校园暴力案,6名中国留学生被美国警方逮捕。3名成年留学生被判13、10、6年有期徒刑,另外3名未成年被判1年监禁。刑满后,驱逐出美国。
他们做了什么?他们不过只是把点燃的烟头,按在别人身上罢了。小孩子之间的打闹,怎么会闹上法庭呢?
这件事的后续是,家长带着礼物敲开法官的家门,然后就被以行贿罪拘捕。
美国著名华裔律师邓洪说:
“根据美国加州法律,校园暴力一直是重罪,凡涉及严重校园暴力,都会被判刑。哪怕是未成年人,也不可能网开一面。”
目前国内针对校园暴力的法律,非常不完善。基本上都只能依靠师资力量、道德约束、学生自觉。
对于犯事的熊孩子,没有标准,对于学校老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于家长,只能在社会的裹挟下,低头认倒霉,大不了给孩子转学。
所以相比这个社会对帮助孙女的爷爷、帮助被划伤孩子父亲的指责,我更多的是敬重!至少他们以自己被社会唾弃的代价,换来了孩子在学校的安全感!
同样,他们以道歉、赔偿的形式,也让孩子认识到了,做错事就要受到惩罚,遇到事就是勇敢面对的成人规则。
在面对孩子被欺凌的校园事件,同时又没有法律惩治的时候,最好的处理方式一定不是掩盖、警告、承诺不再发生,而是透明、告知、在保证好度的基础上该发生什么就发生什么,让所有人的情绪都有一个出口,才能不会让所有情绪都堆在了弱者身上。
在这个看似简单粗暴的方式中,每个人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才是最大的公平,对孩子才是最大的成长。
“如果你是个恶魔,那我又何必提醒你只是个孩子。”
曾经看到一个学生的留言:
一辈子都忘不了初一的班主任,我被高年级的学生欺负,然后她知道了,拿着一个棒球棍,带着我,在晚修的时候,一个个踹开高年级的教室门,让我进去认那天欺负我的人,直到最后那些人都被记大过。谢谢您,付老师!
付老师的伟大,在于她不把每个孩子的被欺负当做小事,即使听起来再平常不过,谁没被高年级的人欺负过;
在于她不把每个学生看成天使,人性中的善与恶从来不因年龄而有所区别;
在于她从不漠视学生的任何一起求救,如果不是万不得已,谁会找更强者出面?
关于校园暴力和未成年保护法,剖析得最赤裸透彻的,应该是2010年的日影《告白》。
日本对残酷青春题材一直有一种病态的嗜好,但是极少有电影能把学生时代的愚蠢、激进、偏执表现得如此真实。
作为一名教师,女主角的女儿被学生残忍杀害——只因觉得“好玩”。因为《日本青少年保护法案》,这两个学生就算被判刑,也只是在少管所中呆上几年,就能回到社会。
她选择了复仇。熟知学生心理的她,挑拨自己班里的学生排挤、孤立两个杀人凶手,利用未成年学生的戾气和残酷,最终将两个凶手完全逼疯。
总有人说,她还是个孩子。
但如果你是个恶魔,那我又何必提醒你只是个孩子?
只是希望在若干年后,当我们亲爱的孩子们走在路上,迎面若有人无缘无故上来揍他一拳,或者有人上来就扯下他的裤子,还将这些事情当做炫耀发在网上,说只是不小心或者好玩。
你可以不用靠自己赤膊上阵为孩子维权,还要被社会回击的遍体鳞伤。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