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宝宝的天性, 学会自由教育

2018-01-03 11:29:51 放飞,天性,自由

伴随着 “打是亲,骂是爱”的传统教育观念逐渐没落, 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思考“自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更好的选择,如果是,那在自由和约束之间,怎样把握这个尺度,如何才能平衡两者的界限呢?

所谓“自由的教育方式”并不是指随心所欲,什么都不管,完全“放养式”的态度相当于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孩子就像一颗种子,你需要做的就是给他肥沃的土壤,让他尽可能的去实现自身最大的可能性,无论是阳光雨露还是风雨雾霭。

一、探索的自由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朋友的孩子特别喜欢上幼儿园,我问他“别的小朋友都喜欢放假,为什么你这么喜欢上学呢?”“因为在家里妈妈不让我玩水,会把衣服弄脏,在学校里就可以啦,每次下完雨我都和小朋友们一起去踩水,可好玩啦”

你能想象那个场景吗?晴朗的午后,满院子的小朋友有的踩水,有的玩泥巴,唯独一个小朋友被告知,踩水会打湿裤脚,玩泥巴会弄脏衣服,一个人呆呆的站在远处看着大家玩耍,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给孩子探索的自由,让他自己去挖掘,大胆尝试,宽松的成长环境往往能培育出有灵性的孩子,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更坚韧,承受能力也会更强。

二、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

在宝宝还小的时候,没有对规则的认知,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比如他并不知道吃太多的零食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影响,也不知道睡觉晚了会影响发育,在这些基本的生活规则上,就需要父母的引导和投入。九点之前必须睡觉,但是可以在睡前玩20分钟的电脑,在规则的范围内给他相对的自由。

三、自由和责任相辅相成

孩子的自由是一个逐渐开放的过程,在一两岁的时候,他脑子里还不清楚做这件事情会有什么结果,自然也承担不了后果,随着年纪的增长,他明白的多了,能承担的责任也就多了,自由相对也会越来越多。

两岁的宝宝可以表达自己想玩哪个玩具;五岁的宝宝可以决定今天穿哪双鞋;如果一个两岁的宝宝想吃冰棒,家长就不必给他吃冰棒的自由,因为他并不能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如果一个七岁的宝宝想吃冰棒,你就要告诉他,如果吃冰棒拉肚子了,你要自己喝热水和艾灸。

四、有原则、有底线的亲密

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是家庭关系中重要的一环,陪伴和爱一样都不能少。但是父母应该清楚的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比如:他因为没有吃到冰棒开始哭闹,你可以轻轻抱住他,告诉他:“因为宝宝还小,妈妈不让你吃冰棒是因为妈妈爱你,要对你的健康负责”;无论他怎么哭闹,贯彻到底,有原则的父母会培育出有原则的宝宝。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没有绝对的束缚和自由,因材施教, 在可控的范围内 ,给他自由的沃土,任他自由的折腾。愿所有的宝宝都能温柔勇敢,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