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一定要放宽心态, 找寻孩子们的快乐, 融入其中
一次手工制作活动中,我教孩子们用橡皮泥制作蛋糕,讲解示范后,便让小朋友动手制作,我就到孩子们中间巡回指导。我发现王佳恒、王海林、刘冰淇三个小朋友守着面前的橡皮泥,不肯动手。原来是橡皮泥把他们难住了,由于橡皮泥很软不好捏,我便边示范边讲解要领,他们点点头,似乎明白了。
我又去看别的小朋友了,待我回来再看他们做的怎么样时,他们手中拿着橡皮泥还没有动手,于是我又给他们示范讲解一遍,可他们还是无从下手,我便又无可奈何地给他们示范讲解,但心中早已不耐烦,冲着他们说:“这么简单的,别的小朋友一遍就学会,我讲了几遍了,你们还不会,小手也太笨了吧。”看着他们默默低下了头,心里一气,索性去看别的孩子了。
走到孩子们中间,看着他们那稚嫩的小手在笨拙地拿着橡皮泥,我的心动了,孩子还小,接受能力有差异,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就是让他们跟着我们老师学点儿知识、本领和技能。如果孩子什么都会,什么都懂,那还要我们老师干什么?我这样做不是在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求知欲吗?
想到这儿,我又重新回到他们跟前,一遍一遍示范讲解,终于橡皮泥捏成了,蛋糕顺利的制作出来了,他们开心的笑了,我也笑了,心里感到很满足。
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的老师能从幼儿身上获得快乐,而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幼儿、如何与幼儿交往。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对孩子充满耐心,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
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看出幼儿身上的优点,把幼儿看成活生生的富有灵性的个体,完全地接纳他,对他们有耐心,而不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来审视他。完全地接纳幼儿意味着教师所持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意味着教师对儿童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而这种尊重和理解本身也会给教师带来快乐。
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实的自我与幼儿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会发现幸福和快乐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在访谈中也发现,凡是能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往的老师,都能体验这种交往带给她的幸福。
所以,在教学教育中,我们要放宽心态,在其中追需找快乐,将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够更高,孩子才能更快乐的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