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便秘与奶粉无关? 这个锅奶粉得背

2018-01-04 14:25:03 奶粉,无关,便秘

很多家长发现宝宝喝配方粉很容易大便干结,莫非这是配方奶粉惹的祸?为何宝宝喝配方奶比喝母乳便便干?这个锅配方奶粉该不该背呢?

宝宝便秘的原因

宝宝出现便秘,除了与奶粉有关,还是有很多其他原因存在的。宝宝便秘,家长最头疼的事。家长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火”大造成的,其实,乳糖缺乏也会造成婴儿便秘,特别是对于吃牛奶的婴儿。母乳中乳糖的含量为7.5%,牛奶中乳糖的含量为4.8%。因此,喝牛奶的婴儿,肠腔内就缺乏发酵物质,因为得不到充分的发酵,大便容易变得干燥。

冲调过于浓稠

冲调配方粉经常出现粉水比例中粉过多现象。因为很多家长总怕粉少会影响营养摄入总是不自觉多加奶粉,导致奶粉兑水相对过稠而出现宝宝便秘的现象。

额外补充铁剂钙剂

配方粉中已添加了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钙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D等维生素。若家长还额外给宝宝补充,就会造成肠道内不能被吸收的钙等矿物质与脂肪酸结合形成钙皂,引起便秘。

对于1岁多以上已经正常饮食的孩子,如果宝宝的饮用的牛奶及其制品中蛋白质、脂肪过多,而碳水化合物不足,就容易造成宝宝便秘。

选对合适奶粉的重要性

早期摄入的食品是否足够营养和安全,会影响宝宝各脏器的发育、代谢以及基因表达。中外宝宝体质不同,在过敏率、消化代谢、生长发育、营养推荐量、膳食结构及中外母乳成分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所以对奶粉的需求也不同,国外奶粉多为国外宝宝而研发,不一定适合中国宝宝体质。

优质奶粉的标准

优质奶源。由于奶粉的原料是牛奶,所以奶源地、奶牛的品种、牧草的质量、空气和日照条件等,都会影响奶源的优劣,在优质奶源带生长的奶牛为最佳奶源。

亲和母乳,还原天然乳汁。奶粉是母乳的替代品,母乳化配方的奶粉才能让宝宝更好接受和吸收,并促进宝宝的生长发育,提高语言、行为和社交等能力。

强大的研发和企业实力。从婴幼儿营养研究、配方研发到原料采购、运输、生产、包装、库房等所有环节,都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以便保证任何一个环节不出问题。“农牧工”三位一体的智能工厂生产的奶粉,能更好的把控奶粉生产全程,尤其是湿法工艺制作的奶粉,能保证奶粉新鲜且最大程度的保留牛奶中的活性成分。

帮妈推荐:6-12月年龄的宝宝与外界接触增加,提高免疫力刻不容缓!含有结构脂与专利蛋白结构,更加贴合人体,令吸收更快、身体更强壮!同时还富含双歧杆菌,所拥有数量与母婴喂养肠道菌群数量一致,确保宝宝肠道健康!并具备赋智因子,提高宝宝的智力发育!

帮妈推荐:专为6-12个月的中国宝宝打造,助力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拥有发明专利的α-乳清蛋白与β-酪蛋白优化营养配方,并富含复合益生菌以及高膳食纤维的益百分,同时还加入了DHA赋智因子,为宝宝的发育提供全方位支持!

奶粉添加注意事项

奶粉喂养的次数和量,要根据宝宝的年龄和胃容量来决定,0-3个月的宝宝每天摄入的奶量在960毫升左右,每次喂奶70-120毫升左右,每天的喂奶次数6-8次左右;4-8个月的宝宝每天摄入的奶量在720-1200毫升左右,每次喂奶在200毫升左右,每天喂奶的次数4-6次;9个月以上的宝宝摄入的奶量在600-800毫升左右,每次喂奶200-240毫升左右,每天3-4次左右。

帮妈推荐:贝亲母乳实感玻璃奶瓶,以高级耐热玻璃制成,耐超高温。奶嘴仿真实乳房设计,质地柔软、弹性高,能配合宝宝舌头的动作拉长。瓶身为不易翻倒的椭圆设计。与宝宝嘴型完全吻合的奶嘴,在口中不会塌扁变形,如同喝真实母奶时一样,让宝宝喝得安稳自在又顺畅。

如何预防宝宝便秘?

便秘通常是因为水分缺乏而形成小而硬的大便,无法顺畅地排出体外。体内水分不足,会导致或加重便秘,不要等孩子喊口渴才给喝水,孩子起床后先给孩子喝一杯温开水,再吃早餐,可以有效的预防孩子便秘发生。

注意调整宝宝的饮食习惯,尤其要注意纤维素的补充,即多食瓜果蔬菜和五谷杂粮,少食精米白面和高油脂食物。儿童宜多吃新鲜蔬菜,增加饮食中纤维的摄取量,以扩充粪便体积,促进肠蠕动,便秘情况自然会得到解决。但食物纤维摄入量不能太多,过多会引起肠胀气,大便次数过多等不适现象,也容易防碍微量元素的吸收。

孩子便秘严重的话要选择适合的益生菌来调理例,可以促进肠道中有益菌的增殖,调节肠道菌群平衡,不刺激宝宝肠肌,通过改变肠道PH值,加快肠蠕动,软化、湿化粪便来治疗便秘的安全、有效、可靠。

帮妈推荐:选自优质益生菌,调理宝宝肠道,缓解宝宝便秘腹泻,还能改善宝宝易过敏的体质。十种活性益生菌,让宝宝肠胃更加容易消化。

除了以上预防宝宝便秘的方法之外,妈妈让宝宝多运动,促进肠道蠕动,有利于便便的排出。

妈妈可以给宝宝按摩腹部,有助于宝宝排便。手法:以宝宝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为宝宝按摩腹部。妈妈还可以用按摩宝宝食指,促进大肠运动。手法:从宝宝食指外侧根部向指尖推拿。

我是帮妈,两个孩子的妈妈,一名高级育婴师兼具插画师,有关孩子教育、生理、心理、营养、日常保健与护理等方面问题,问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