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 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的教育

2018-01-06 11:29:07 守望,教育,最好

〖一〗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用一部《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汇——“守望”。主人公霍尔顿是一名叛逆的中学生。他整日游荡,逐渐堕落。但可贵的是,在经历了社会的肮脏和丑恶后,霍尔顿却希望成为一个坚守在悬崖边的“守望者”,忠实守护那些在麦田间玩耍的孩子们。

作为旁观者,我们其实比谁都清楚,坚守在悬崖边上的,应该是他的父母。叛逆但本性善良的霍尔顿更应该成为一个“被守望者”而非相反。但在霍尔顿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角色缺位,父母的作用缺失,尽管有学校在行使教育的职责,但没有人“守望”他。

“守望”是个中性的动词,但读出来的时候会感觉到一种恰到好处的母性的温暖。立于“守望”,前进一步是教育,后退一步是看护。“守望”更接近后者,温暖而朴素,细致而坚强。

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教育的发展实际上一直是在被功利化的过程中。而且社会发展程度越高,教育被功利化的程度也就越深。学而优则仕,光耀门楣,为国尽忠从来都是对读书人的要求。母性的“守望”,没有担负这么多沉重的社会责任,却杂糅着爱,理解,期许,付出,让孩子在父性严厉的教化下,旁生出一条新的道路,走向辽远的星辰大海。

〖二〗

公元638年,一个朗月如银的夜晚,岭南新州的乡村里一户普通的卢姓家庭,一名男婴呱呱坠地。没多久,一位行脚僧人上门问候,问及母亲对儿子的期望,是要“九代状元,还是要万年烟火”?母亲抬头望望天上的那一轮皎洁明月,回答要万年烟火。这位善良的乡村母亲虽然斗胆要了“万年烟火”,却也不曾想到儿子后来会成为一个足以撑起中国人整个精神世界长达几个世纪的人物。她只是本能地像守望那轮千载明月一样守望自己美好的初心,也守望着对儿子的期许。

二十三年后,湖北黄梅东禅寺里,一个年轻樵夫随口吟出一首偈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听到后,顿悟到自己的传人就在眼前。随即将禅宗衣钵,连同7颗佛骨舍利一并传与这位樵夫。

经过长达十五年“怀会止藏”的隐居生活后,这位樵夫终成一代禅宗大师,他就是禅宗六祖惠能。

回望多年前的那个夜晚,如那位母亲所愿,亦如她所守望的,那个男婴果然收获了“万年烟火”。

〖三〗

1587年,明万历十五年,在中国最富庶的南直隶江阴,一个徐姓富商家里诞生了一个男孩。父亲给这个孩子取名徐弘祖。

徐弘祖自幼喜爱读书,但读的却是一些地理,历史和游记的书籍,对科举八股非常抗拒。有一次在课堂上,先生发现他在《论语》下面,竟然藏着一本《水经注》,就申斥徐弘祖朽木不可雕也,但徐弘祖不以为然,大声说:“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这种离经叛道的言语惹恼了先生。先生随即跑到徐弘祖的父亲徐有勉那里告状,没想到父亲却说,“不屑于功名之教,不拘于圣人之言。”与其束缚于功名,倒不如追求自己喜欢的事。不仅如此,徐有勉还对儿子说,我看你的眉宇间有烟霞之气,是个烟霞之客,当壮游四方。

从此,徐弘祖就被叫做徐霞客。

徐霞客19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徐霞客给父亲守孝整整三年后,心中再次升腾起“朝碧海暮苍梧”的愿望。但他只能把这个心思隐忍下来,因为父亲已走了,自己不能丢下母亲一人。但是,和丈夫一样,母亲也看出了徐霞客的心思,她对儿子说,好男儿当志在四方,你怎能待在家里无所作为呢?但徐霞客不放心:可是您已经花甲之龄了呀。母亲呵呵一笑,拉着他走到外面,一路小跑走到前面,对儿子说,你看,我比你都走得快,你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于是徐霞客收拾行囊,开始了他的云霞湖海壮游四方。

中明时期,读书人莫不已读圣贤书,考取功名,光宗耀祖为唯一正途,舍此全都是不务正业。在这样的氛围里,徐父徐母的守望多么可贵。若缺失了这种守望,徐霞客“朝碧海暮苍梧”的初心将最终湮灭在皓首穷经的八股之间,世间也许多了一个平庸的书生,却一定少了一位名垂青史的地理学家和旅行家。

〖四〗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代诗人王维写下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不过十七岁,彼时王维正在长安游历。前溯八年,身为长子的王维年仅九岁,父亲王处廉在汾州司马的任上去世。中年丧夫,家庭骤变,这对王母崔氏无异晴天霹雳。王母只有遣散家奴,带着留个孩子回到娘家蒲州。

突然身负家庭重担的王母从没有在孩子们面前流露出悲伤和愁苦。他对王维说,儿啊,你知道你为什么叫王维字摩诘吗?

王维回答,知道,“维摩诘”是天竺高僧,他才智超群,虔诚修行,深得信众推崇,母亲是要我像他一样清静平和,心无挂碍。

原来,王母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她的师父就是那位写下“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神秀,也就是六祖惠能的师兄,后来的大照禅师普寂。她不但自己精进修行,还用佛陀智慧守望,开导孩子。后来王维每遇宦海沉浮,思想苦闷之时,都从佛教思想寻求出路。最终成就一代文学家,在灿若星辰的唐代诗坛,王维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并列,被称为“诗佛”。

而他的弟弟王缙,也成为唐代宗时期的当朝宰相。

王母守望的是孩子的“根”与“源”,守望的是孩子的心灵,心智和对人生的态度。她的守望,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和成就。

〖五〗

行文至此,我已觉悟到绝无可能将所有杰出的母亲一一列举。实际上,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中,在一个个灿若星辰的名字之后,一直矗立着一组母亲的群像。这座群像隐现于历史烟尘中,漫漶于口口相传的传奇里:战国有孟母三迁,断机教子;三国有徐母自缢;东晋有陶母断发;北宋有杨母挂帅,南宋有岳母刺字……或引人深思,或令人感慨,或感天动地。她们没有说,但我们知道,这是她们的守望。

这些杰出母亲,才是“麦田里的守望者”。

她们守望的,是孩子的整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