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5个育儿误区, 看看你中了几个? 超过3个就不是合格的妈妈!

2018-01-28 16:02:34 合格,超过,误区

当有了宝宝后,该如何带孩子成了妈妈特别纠结的问题,自己没经验,很多只能听别人说,但是也不知道对不对。其实我们日常中听说的一些育儿经验真就不一定对,今天我们就盘点了15个育儿误区,宝妈们自测一下如果你中了3个这妈妈当的就不合格,今后可不要再这么做了哦!

1、给宝宝穿很厚

很多宝妈觉得宝宝那么小,抵抗力差,肯定也很怕冷,所以要多给宝宝穿几件衣服,把宝宝包的像个粽子一样。其实给宝宝穿这么厚,宝宝很难散热,时间长了会引起捂热综合征,这对宝宝是非常危险的。宝宝没我们想的那么怕冷,穿的和我们大人一样就可以了。

另外,判断宝宝冷不冷不能靠摸手,不是说小手凉了宝宝就会冷,宝宝的血液循环还不是太好,所以小手有点凉是正常的。要判断宝宝的冷热应该是摸后背大椎穴的位置才准确。

2、亲吻宝宝

小宝宝那么可爱,谁看到了都想亲亲宝宝,有些家长还想亲吻宝宝的小嘴。要知道这可是个危险动作,会把大人嘴里的病菌传给宝宝,而宝宝又太小,抵抗力弱,很容易因此而生病。

3、一个床睡觉

宝宝刚出生在医院时,护士都会交代除了给宝宝喂奶,其余时间都要把宝宝放在婴儿车里,不要和妈妈一起睡在病床上。回家后,也最好不要让宝宝和父母一个床睡觉。一是怕大人睡觉时翻身压到宝宝,二是怕大人身上的细菌传给宝宝。因此,在宝宝三岁前,要和宝宝同屋不同床,三岁后则要和宝宝分房睡。

4、捏宝宝鼻子

有种说法:宝宝小的时候给捏捏鼻子,宝宝长大了鼻子会变挺。其实这样做不但不能让宝宝鼻子变挺,还会对宝宝的鼻子造成伤害。而且小宝宝的鼻子看起来都会有点塌,随着宝宝长大鼻骨会逐渐变挺。

5、宝宝一哭就喂奶

宝宝哭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尿了,可能是拉了,可能是饿了,可能是困了,还可能是不舒服了。只是宝宝还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所有的事情都用哭来代替。所以宝妈别以为宝宝哭就是饿了,马上抱过来喂奶,而是要找到具体的原因才行。

6、宝宝白天睡觉大人不敢说话

无论白天晚上,只要宝宝在睡觉,家里的大人就跟做贼一样,不敢说话,做事也要轻手轻脚,生怕吵醒宝宝,有的家长白天还要拉上窗帘,怕屋里太亮宝宝睡不好。在这里要告诉宝妈,从小要让宝宝明白白天和晚上的区别,晚上才是睡觉的时间,白天会比较吵,光线也亮,可以小睡一会。

7、把屎把尿

以前带孩子喜欢给把屎把尿,因此现在很多老人带孩子还是要给宝宝把屎把尿,觉得这样不但省钱,还透气,对宝宝好。其实,宝宝小时候泌尿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把屎把尿相当于强迫孩子进行排泄,不利于本身的发育,而且把屎把尿对宝宝的腰椎也不好。

8、母乳到八个月后就没营养了

母乳到八个月后不是没营养了,营养跟之前还是一样的,只是宝宝到八个月后多营养需求多了,只靠母乳难以满足宝宝的全部需求,需要添加辅食才行。而母乳可以坚持喂养到宝宝两岁。

9、给宝宝刮眉毛

有的家长在宝宝很小时候就把宝宝的眉毛刮掉,说这样等宝宝眉毛再长出来就会变浓了。也不知道现在咋出来那么多整容专家,随便一个什么招就能让宝宝变好看,其实这都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根本没有任何依据。

10、不让宝宝吃手

当看到宝宝在吃手时,很多家长的反应就是太不卫生了,然后马上把宝宝的手拿开,强行制止宝宝吃手的行为。要知道宝宝吃手是其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口欲期,是宝宝正常的反应,不应该强行制止,如果口欲期宝宝吃手的行为没有得到满足,长大后会喜欢啃其他东西,这就不好了。所以家长看到宝宝吃手不要制止,而是要把宝宝小手洗干净就可以了。

11、妈妈感冒不能喂奶

很多妈妈自己感冒后就不敢给宝宝喂奶了,怕会传染给宝宝。妈妈感冒后确实是要减少和宝宝的接触,但也不至于连奶都不喂,只要在喂奶时带上口罩,洗洗手就可以了。

12、宝宝不吃盐走路发育晚

有些人说宝宝从小就要吃盐,否则没力气,走路会比别人晚。这是不存在的,宝宝在一岁前都是不要吃盐的,此时宝宝肾脏还未发育好,而盐是要通过肾脏代谢的,宝宝吃盐会给肾脏带来很大的负担。

13、给宝宝绑腿

当宝宝刚生下来,老人们就会说要给宝宝绑腿,否则将来会是罗圈腿。小宝宝刚生下来,看看两条小腿像青蛙一样,那是因为在母体里的姿势造成的,随着宝宝的生长腿就慢慢直了,如果没有直也是身体本来的问题,跟绑不绑没关系。而绑腿会对宝宝的髋关节造成伤害,不利于宝宝健康。

14、学走路用学步车

研究显示,用学步车学习走路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学会走路的时间晚,看来学步车对宝宝学习走路并没有什么帮助,而且学步车如果高低调节不好还会影响宝宝将来走路的姿势。

15、乱给宝宝补营养

现在看电视上什么宝宝需要补钙铁锌硒,几乎是说宝宝什么都缺,什么都要补。其实大多数宝宝哪里会缺那么多东西,像钙铁锌硒这些微量元素是不是真缺,要到医院检查下才知道,如果缺了再去补,不要一通乱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