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宝宝3岁之前做到这3点, 宝宝就离“聪明宝宝”不远了

2018-01-28 17:47:33 宝宝,不远,之前

当有了孩子之后,我们最苦恼的是什么?怎么做才能够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怎么样才可以让自家宝宝别人口中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那么我们就需要从这3点入手。

1.宝宝需要的是一个优秀的模仿对象,不是大道理

家长总是一遍又一遍地给孩子将大道理,你不能这么做,这么做是不对的,你应该要这么做。孩子早就听的不厌其烦了,哪里还能够听得进去。我们都知道,孩子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甚至很多成年人都不如孩子呢,而孩子最喜欢模仿的就是大人的行为,特别是孩子的父母,这个时候,有一个优秀的榜样就显得尤为重要。

孩子一般的模仿对象都是母亲,因为和母亲接触的时间最多,其次才是孩子的父亲。我们做家长的应该要和孩子之间建立一种纽带,这种纽带就是亲子关系,这个是需要家长和孩子相处关系和谐中建立起来的。如果说这种纽带没有建立好的话,他们就会寻找别人来模仿,但是模仿的这个人要是有坏习惯,就会把孩子带“坏”了。

之所以要说3岁之间是关键时期,3岁之后的孩子,大部分就开始进入幼儿园了,他们接触的人就更多了,自然和父母接触的时间就短了,父母自然就孩子的影响力也就低了。3岁之前,塑造孩子的行为和性格非常重要,而且也要注意孩子身边的人,是否有存在什么坏习惯,最好别把孩子带坏了。

2.教育急不得

我们最希望的就是孩子快快长大,变成一个优秀的孩子,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种解脱。教育孩子这种事情不能急,越急的话越不好。你以为等孩子长大以后就是一种解脱吗?说个题外话,没过几年,孩子也会有孩子,到时候你要帮忙带吗?而且很多家长已经习惯了带孩子,没有孩子可教育的时候,反而觉得不习惯。

转回正题,很多家长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过早的教育孩子进行学习,先不说过早的学习对孩子的大脑有什么危害,过早的进行学习只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厌倦感。最科学的年龄应该是6~7岁的时候开始读一年级,因为孩子大脑的发育程度和孩子的年龄也有关系。你要说那些14岁考取名牌大学的人对比,请问这样的孩子比例又占多少呢?

3.在3岁之前,孩子感受世界的方式是身体而不是大脑

比如说我们给孩子描述哪个景点很好看的时候,孩子的大脑中并没有什么概念,因为他们的阅历有限,并不能够知道你所描述的是什么东西。我们不如带孩子切身去体会一下,这样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的东西,他才能够有体会。

侄子4岁的时候看到樟脑丸,以为是糖果,想要吃,还好表姐看到后马上阻止了他的行为,并且告诉他这个东西是有毒的,不能吃。表姐夫直接抱着侄子去看一只在地上奄奄一息的蟑螂,说这只蟑螂就是吃了“糖果”变成这样子的,快要死掉了,你敢吃吗?侄子马上摇摇头。说到这个,我不得不说,有的时候理性的教育更重要,教育孩子离不开父亲的教育。

这些只是举例子,抓住孩子年龄段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做出教育,对于孩子的教育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