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黏人是安全感不足吗? 用这个安全感实验测试一下你和宝宝的关系吧!
很多6个月以后的宝宝开始认人后,就开始对妈妈有强烈的依赖。
经常有宝妈跟我说:“我家宝宝天天黏在我身上,一步都离不开,只要一会看不见妈妈就哭,是不是他太缺乏安全感了?”
“别人家的宝宝都能够自己玩耍,妈妈离开也不哭不闹,面对陌生人也没关系。这样的宝宝肯定安全感充足!”但真的是这样吗?
什么是安全感?
其实真正的安全感是妈妈与孩子的情感联系紧密,孩子与妈妈有一种“安全型依附”,这对孩子成年后形成良好的性格至关重要,宝妈们不要担心这种无微不至的关照会把孩子宠坏。
反而,如果孩子对于母爱总是处在患得患失的焦虑中,就会时而兴高采烈,时而绝望至极,而形成“焦虑型依附”,并会把这种心理上的焦虑带入成年,形成潜意识中的情感障碍。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孩子是否是真正的有安全感?下面这个测验充分展现了宝宝与妈妈的关系是否健康。
“陌生情境”实验
① 妈妈与宝宝在实验的房间里游戏、玩玩具。
② 房间进来一个陌生人。妈妈停止与孩子游戏,与陌生人攀谈几分钟。然后妈妈离开房间。
③ 陌生人与孩子独处几分钟,如果孩子有点不安,陌生人安抚互动。
④ 妈妈回来片刻,安抚一下孩子,再次离开。
⑤ 陌生人也离开房间,只剩下孩子一个人,约三分钟。
⑥ 陌生人回到房间,安抚孩子。
⑦ 妈妈回到房间,安抚孩子。陌生人离开。
那么,根据不同孩子在测试中的反应,我们将宝宝与妈妈的依附关系分为三种类型:
1、安全型依附
这是真正与妈妈有着健康的依附关系的孩子:只要妈妈在场,孩子就能够愉快自由地探索和玩玩具,通常也乐于与陌生人互动;但只要妈妈离开,往往会哭泣;当妈妈回来以后,孩子情绪会很快恢复。
2、焦虑-回避型依附
这种类型的孩子就是我们平常最羡慕的不依赖人的孩子,妈妈离开或回来,孩子情绪没有变化,孩子对待陌生人的反应和对待妈妈的差别不大。
这可能是因为妈妈平常不经常陪孩子,时常冷落孩子,导致孩子与妈妈缺乏深刻的依恋。这样的孩子在成年以后,经常显出冷漠、拒绝情感联结的特征。
3、焦虑-反抗型依附
这种孩子也很常见,就是对陌生人很敏感,即使妈妈在身边也不愿意与陌生人交流,而妈妈离开时孩子会哭闹,可是当妈妈回到身边,孩子的情绪会很长时间难以恢复,明明需要妈妈,又充满愤怒,想要得到妈妈的关注却又反抗。
这可能是因为妈妈平时不懂得如何满足孩子的需求、经常态度和行为不一致导致的。这样的孩子在成年以后,经常显出患得患失、焦虑不安、缺乏信任的特性。
总之,婴幼儿是否有“安全感”,并不是看他是否能“独立玩耍”。 0~2岁是孩子与妈妈关系建立最重要的时期,对孩子一生的心理成长有着深刻的作用。
因此,宝妈们不要再抱怨自己的宝宝黏人了,更不要急于把他推开,要求他“独立”和“大胆”,只有在这个时候充分给予宝宝安全感,宝宝长大后才会有更坚硬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