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不打, 上房揭瓦”是最笨的教育方式, 妈妈请温柔一点
你是不是在气急的时候把手抬了又抬,实在忍不住也会打下去?是不是也会对孩子大吼大叫?很多妈妈都说让孩子做什么都不做,一脚下去就老老实实的,可是这样教育出来的宝宝为什么越来越“熊”了呢?
请相信什么都有原因
也学妈妈会觉得自己孩子的性格不好,任性,凡事都要合自己的心意才行,否则就以哭闹来威胁;妈妈说了很多次这件事不能做,孩子偏偏每次都要踏进“雷区”等等,这些都是妈妈会对孩子吼叫的导火索。可是妈妈们有没有想过孩子太过以自我为中心可能是平日里你的放纵造成的,很多小事情你都妥协不以为意,等到关键时刻想管教时才发现孩子根本忍受不了你的严厉,你的拒绝。你说了很多不能做的事情,可是也只限于口头上说说并没有实际行动,孩子也不会放在心上。
孩子听得懂道理
不要因为大吼大叫更管用就忘记了温声细语。就像孩子不吃青菜,你打他一巴掌他也许就含着眼泪把菜生生的咽下去了,这次他的确吃了,那下次呢?还要一巴掌一口青菜?你要告诉他,“不吃菜就很容易生病,上次生病吃了很苦的药就是因为不吃青菜导致的,你还想不想吃药吗?”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要给孩子的选择,告诉他们事情的后果,也许就不会“熊”了。
转移注意力
孩子小的时候是很好“忽悠”的,妈妈可以拿出来忽悠孩子压岁钱的方式对待孩子的“熊”,当孩子抱着一个昂贵的玩具不撒手时,你可以给他买一袋他喜欢吃的糖果或者零食。当他在楼梯上蹦来蹦去不安全时,你可以拿出他喜欢的玩具或者播放他爱看的动画片让他安静下来。给孩子一个退路,他就很容易被搞定。
不要吝啬称赞
很多夸奖的话语对于孩子激励作用十分的明显,当他完成作业的时候你夸奖一句宝宝很聪明,也许下次在写作业的时候就乐意很多,而不是在孩子不会算某道题的时候,你气愤的骂着真笨!这样孩子会更加反感写作业。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下做事要比在压力很大的氛围中做事更好,做事情的效率也会提高。
就像孩子在成长,很多妈妈也在学习,很多时候我们不要让吼叫代替了与孩子的交流,不要让孩子觉得妈妈除了吼叫什么都不会,你的爱也许表达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