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一个态度, 让11岁的他一蹶不振, 可以算是教育的失误
文|文儿
这件事,是一个关于读五年级,11岁男孩的故事,这个男孩有一个哥哥,成绩优异,很是出色,男孩的妈妈经常这样说:你都不能像你哥一样吗?成绩总是中不溜。因为妈妈的态度,他的哥哥也是攒足了优越感,经常在他面前说一些贬低的话语。这样就更加强化了他对自己的看法,妈妈也是跟老师说对他不抱希望,从此男孩内心压抑,不愿意和同学相处,对家人也是带着厌烦,更是经常逃学,一蹶不振。
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决不能有半点疏忽,不能给孩子不良的诱导,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父母应给予积极的态度,否则,很容易跳进教育的误区,不知道下面的3个教育误区,父母们中招了吗?
一、只关注学习成绩,忽视心理健康发展
中国的父母最关注孩子的什么?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那除了学习成绩呢?没错,还是学习成绩。然而,父母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殊不知,决定孩子今后人生的,不仅仅是成绩,还有孩子的兴趣爱好,内心情绪的变化等都是重要因素。
其实,越是内心情感被充分满足的孩子,今后的人生越是不会差,决定一个人成功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父母的教育决定孩子的未来,因此,要想孩子以后发展的好,成绩不是首要的,而要更多的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二、把孩子放在天秤上作比较
不仅是孩子,就算是一个成人,都不会愿意动不动就被作比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的传统就是,学学姐姐、学学妹妹、你就不能像谁谁一样吗?以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改掉问题,学习好的,实则让孩子变得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也会让孩子之间越来越疏远。
作为父母,无论是对于自己的两个孩子,还是和别人的孩子,都不要去比较,给予他们公平的成长环境。
三、过于苛刻,认为“严师出高徒”
很多父母,在教育中,总是各种各样的严厉要求,孩子一犯错不是打骂就是责罚,其实孩子的成长也需要一个过程。不是说不能对孩子严厉,而是要注意方式和态度。不然孩子只会变得越来越敏感,甚至心态失衡,走向极端。
对于教育,宽容是一种非常必要的品质,对于孩子的不足,父母应当多给予点宽容和引导,这样不仅给孩子一个安慰,也给孩子一个冷静反思的机会,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优秀。宽容不是放任孩子,而是要把握好尺度。
你对孩子宽容多一点还是严格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