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私自动用银行卡里的钱损失谁来承担? 父母应该知道的几件事

2018-05-18 08:41:29 动用,私自,银行卡

文|文儿

今天看新闻一个年仅9岁的孩子因为用手机看直播,给网络主播刷礼物而挪用妈妈5万元血汗钱,孩子母亲说,自己和丈夫离异,女儿由自己一人独立抚养,原本卡中有5万元,没想到自己取钱时发现只剩2毛了,最初还以为是手机中病毒,发现孩子不对劲询问之后才知道女儿看直播时把钱全用来打赏主播了。

家长知道后十分难过,独自带孩子本就辛苦,而且家庭不富裕,5万元被孩子用来打赏给网络主播,自己不能接受,支付密码是孩子看妈妈用时悄悄记下的,因为孩子未成年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在没有得到家长的允许下偷用金钱打赏消费,从法律角度来说受益方应当返还不当得利。

孩子私自动用银行卡里的钱损失谁来承担? 父母应该知道的几件事

孩子母亲最后决定维权,不断向直播平台进行申诉,但是平台始终都因证据不足而驳回。虽然国家法律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独自实施的赠与行为必须得到监护人的追认才生效,如监护人明确表示拒绝追认,则可以主张其返还不当得利,但这件事中因为手机是父母的,并且根据民事诉讼中“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父母要想证明实际实施人是孩子而非父母,并且是在父母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真的很难,所以维权之路很艰辛。

孩子私自动用银行卡里的钱损失谁来承担? 父母应该知道的几件事

这也向家长传递出一种信号,要给孩子灌输正确的消费观。在孩子玩电子产品时,家长应该有一定的参与,引导孩子正确参与网络生活,而非人云亦云,轻而易举就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虽然不应该让孩子承受太多心理上的压力负担,但是家庭基本生活情况应该告诉孩子,免得给孩子造成一种可以什么都不在乎的假象而为所欲为。

孩子私自动用银行卡里的钱损失谁来承担? 父母应该知道的几件事

如今电子钱包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在便利我们生活的同时也确实存在很多潜在风险,家长在使用支付密码时尽量避开孩子,孩子毕竟年幼,很多时候容易“冲动消费”,比如看网络直播,还有玩电子游戏时受到鼓动充值虚拟币,盲目消费,所以拒绝给孩子冲动消费的机会。

父母还是应该多陪伴孩子,孩子太孤单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在网络世界中,而孩子三观没有完全确立,很容易把现实和虚拟世界弄混淆,所以家长尽可能的多陪孩子,最后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网络直播平台的管理,比如设置每天打赏消费的最大限额,控制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