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预测身高的三个科学的方法
身高一直是很多人内心的痛,怎么长高,能张多高?科学家们也在这个领域作出了不少的研究,目前来看,比较科学的预测身高的的方法,有以下三个
一、测骨龄
测骨龄应该是最准确的身高预测方法了,通过X射线检查后,结合孩子目前的身高和骨龄就可以预测出ta未来的身高数据。不过这个比较复杂。
而且对于一些异常的发育情况(比如早产儿)来说,测骨龄预测出的身高就比较缺乏准确性了。
相信很多家长听说过一种叫做“矮小症”的病,又叫“生长激素缺乏症”。测骨龄还能够帮助确认孩子是否患有矮小症,如果骨龄明显落后于年龄,就是矮小症的表现。这种病的发病率约为3%,如果在治疗年龄段(4-15岁)内及时治疗的话是可以治好的。
二、身高翻倍法
孩子出生后,到2岁的时候身高基本能占到ta成年身高的一半,这个生长速度听起来还是很可怕的。根据这一项,我们可以根据“孩子2岁时身高×2”来粗略估算孩子成年后的身高。需要注意的是,女孩发育通常更快一些,所以根据18个月时的身高翻倍估算孩子的成年身高也是可以的。
三、父母身高均值
这个方法是根据父母身高来估算孩子的身高,具体公式为(以下单位均为厘米):
男孩身高=(父身高 母身高)/ 2+6.35
女孩身高=(父身高 母身高)/ 2-6.35
我算了算,发现自己的身高刚刚好符合这个公式的结果,看来爹妈也是尽力了……不过,这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估算,最后的结果上大概还会有上下10cm浮动
这张表格是孩子出生后不同年龄段的身高增幅。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出,孩子出生后头三年是身高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基本前三年长个45厘米是没有问题的。
此外还有青春期这一档,女孩一般从10岁开始,男孩从12岁开始,持续大约两年左右的时间,身高会出现突增,大概在每年7—12cm这样的幅度,之后就会生长速度渐渐放缓。
所以想要靠后天打拼为孩子争取剩下的30%,这两段时间就一定要抓紧。
关于身高的三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
并不是父母高孩子就高,父母矮孩子就矮,人类升高是由趋中性质的,也就是所,矮的父母孩子通常要比父母高一点,而高的父母孩子要通常矮一些。
第二个误区:
我们上一辈很多人身高是不准确的,因为生长时期缺少营养,他们没有达到最理想的升高。也许基因能张175cm,但因为缺乏营养只有165cm。但估测身高时,用的是基因标准。
第三个误区:想长高,不能只靠补钙
孩子的身高的确跟营养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可这里指的“营养”是均衡的营养搭配,没有任何一种营养素比另外一种更加重要。应该说,营养和基因共同决定着孩子的身高。
但单独看钙营养,却对身高没有影响。无论是在宝宝出生前给妈妈补钙,还是在宝宝出生后,以及儿童期补钙,对孩子的身高均没有影响。
关键:深沉的睡眠,是长高的保证
科学研究表明,睡眠跟身高的关系大了去了,因为生长激素只有在深度睡眠时才会大量分泌。所以睡眠时长要保证足够,小学生最好能达到9.5小时,睡眠质量也非常重要,因此不要在孩子的卧室里放置干扰睡眠的物品。
结语:如今天气越来越冷,能够进行的户外运动也少了很多,尤其在一些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可能一整天都没有机会运动的机会。想长高的多费点心,要多运动运动,别错过长个子的大好时机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