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2018-01-28 20:24:34 缺失,失控,中国式

曾经有篇文章指出中国女人四不幸: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文章言语很犀利,但仔细读完,你不得不承认这真是大部分中国妈妈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文章中还指出这四不幸中,中招率分别如下:

当妈式择偶:30%

保姆式妻子:70%

丧偶式育儿:90%

守寡式婚姻:30%

丧偶式育儿,爸爸在家庭关系中的缺失,居然占到90%!

古语有说:“养不教,父之过”,而这个时代似乎越来越缺乏“父亲的教育”。现代家庭的现状,爸爸只是一个倒影,这种现象称为“假性单亲妈妈”。

可悲的是,在中国式家庭,当孩子拥有一个缺席的父亲的同时,老天还会给他一个焦虑的妈妈。长期以往,这个焦虑的“假性单亲妈妈”对丈夫的依赖逐渐减少,从而把对丈夫的情感,家庭的精力全部转移到孩子的身上。

孤军奋战 长期焦虑 各种压力,往往也就容易导致妈妈情绪失控,内心脆弱,和孩子之间相互过度依赖。于是有了这个公式:中国式家庭=缺失的父亲 焦虑的母亲 失控的孩子。

对于女孩的家庭,父亲角色的缺失,往往容易导致孩子成年之后,继续在异性身上找寻这份缺失了的父爱。明显的表现是:会爱上比自己年纪大很多的男性,一但找到这样一位人选,变会不断地在对方身上寻求儿时缺失的宠爱。

对于男孩的家庭,父亲缺失往往容易培养出“妈宝男”或“无业青年”,童年时对母亲的生存依赖,导致成年后没有自己的主见,不愿意承担责任。或者在青春期缺乏一个好的引导者,没有一个男人正面积极的榜样,导致走向了叛逆,越来越失控。

而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男孩整个成长过程中,父亲的角色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婚恋家庭观、责任感。试想一下,一个在从小缺失父亲的家庭下成长的男孩,成年后其家庭观年? 很可能又是另一个缺失的爸爸。

想要培养一个成熟、理性,有责任感、能担当的男子汉,务必要父亲回归到家庭教育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