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身经百战活到了宋朝,被赵匡胤封为太师
唐在维持了近三百年的统治后,终于油尽灯枯,在农民起义和军阀混战中轰然倒塌。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原大地经历了三百年大一统局面后,终于再度分崩离析,各路豪强乘势而起,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人人都想野心勃勃称王称帝,古代历史上最为黑暗也最为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拉开帷幕。
五代十国时期历史有两个鲜明特点,短命王朝多,大小战事连绵不断。贯穿整个五代十国时期,朝代更替和战火纷飞成为唯一的主流现象,大大小小的军阀和土皇帝,成批出现,又迅速如昙花一现般转瞬即逝,消失在历史洪流中。太平盛世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天下黎民百姓陷入痛苦深渊,饱受战火摧残之苦。由于战事频仍多发,有一个群体却如鱼得水,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这个群体就是武将。战火纷飞,却为他们搭建起了舞台,并由此诞生了很多传奇事迹。
唐朝末年,有一个武将名叫王檀。王檀出身武将世家,曾祖担任过唐朝左金吾卫将军、陇州防御使。祖父王曜,担任渭桥镇遏使,父亲王环担任鸿胪卿、左仆射等要职。王檀为人“少英悟,美形仪,好读兵书,洞晓韬略”,是一员文武双全的骁将。王檀镇守邢州期间,手下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名叫药元福。
药元福是山西并州人,自幼生长于唐朝北方边境,养成了“有胆气,善骑射”的彪悍性格。他投军之后,辗转来到王檀麾下。药元福为人忠直勇猛,冲锋陷阵不避生死,“以勇敢闻”。在唐朝末年的乱世中,药元福这样的人有了用武之地,逐渐得到王檀赏识,提拔他当了一个小头目。唐朝灭亡之后,军阀朱温建立后梁,药元福跟随王檀,归降到朱温麾下。
此后的五代乱世中,药元福凭着一阵过硬的武艺和超凡的战绩,屡屡得到提升,逐渐成为一个颇有名气的战将。然而令他无奈的是,他始终找不到一个可以托付终生的明主。药元福在后梁干了数年,又辗转投奔了后唐,此后陆续投奔过后晋、后周。诸如此类循环往复,他就像一叶飘蓬,在乱世中漂泊无定。
不过,药元福不论是跟着那个主公,他都是一员表现出色的猛将。五代十国时期,战斗力最强的部队,当属北方契丹人的骑兵,凶悍善战,所向无敌,中原军阀都对他们畏之如虎。药元福却根本不把契丹人放在眼里,澶渊之战中,药元福只带两百个骑兵,悍然冲入契丹大军中左冲右突,“元福奋铁挝击契丹,毙者数人,左右驰突,无不披靡,契丹兵溃”,激战中他的战马被射死,当时的主公晋少帝石重贵对他大加奖励,把自己的御马都赏给了他。
药元福是一员忠勇的虎将,五代十国时期,他参加大小战事数百场,身经百战屡立奇功,声誉鹊起。然而他也不能改变五代十国的大趋势,只能身不由己随波逐流,换了一个又一个主公。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虽历经血战,却始终安然无恙,比起其他无数战死沙场的同袍,他又是无比幸运的。
药元福在后周担任武将期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大宋。药元福终于遇到了他心目中的明主,总算有了个归宿。此时已经七十多岁高龄了,依然壮心不已,渴望上阵立功,再续他的战场传奇。赵匡胤对他也寄予厚望,封他为检校太师之职。可惜药元福没能再上战场,在建隆元年就病故。药元福从唐朝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起家,历经五十余年奋战,闯过多少生死关头,活到宋朝,被封为太师,创造了一段战场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