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退位后,逍遥自在?不时给李世民挖坑?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与此同时,李世民令尉迟敬德逼宫。李渊问道:“今日作乱的是谁?卿来引何也?”尉迟敬德答:“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来宿卫。”李渊不知所措,问大臣:“不图今日乃见此事,当如之何?”陈叔达等人建议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无奈之下,李渊写下诏书,交出军国大权,从此退位当起太上皇。

李渊虽然选择主动退位,但是他毕竟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朝中有着自己的势力。太子与秦王争夺继承权时,很多将领选择中立,比如唐朝的名将李靖和李绩。李渊儿子众多,为了能够更好的平稳掌权,李世民将李渊彻底“宿卫”起来,同时为预防侄子等效仿玄武门之变,腥风血雨地进行铲草除根。

“宿卫”起来后,李渊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公元632年,监察使马周就上疏说,年迈的高祖居住在宫城西部简陋的大安宫,虽然离太极宫很近,但太宗很久没有去看望他了。马周进一步指责说,夏天太宗要去夏宫避暑,高祖却被留在长安接受酷热的煎熬。大安宫原名弘义宫,是李世民当秦王时的住所,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搬进了东宫。按照封建礼制,弘义宫的规模和设置要远低于太极宫和东宫。李渊退位后,一直在太极宫生活。贞观三年,李世民对外谎称高祖以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强行将李渊迁往弘义宫,并改名为大安宫。

李世民对于老爸,还是比较警惕,采取的态度是只要不干预朝政,要钱给钱,要美女给美女。没什么事情好做,李渊只能沉迷于酒色打发老年寂寞时光。李渊一三五播撒希望的种子,二四六努力造人,礼拜天也流连于花丛之中,结果在晚年给李世民生了一大帮弟弟妹妹。李渊总共有22个儿子外加18个女儿,其中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李智云是在李渊起兵前生的。李玄霸、李智云早逝,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杀。李世民登基后,李渊儿子生了一个又一个,李世民只能按礼制,逐一册封亲王。贞观五年,同一天册封五个弟弟为亲王,五个亲王分别是封李元裕为郐王,封李元名为谯王,封李灵夔为魏王,封李元祥为许王,封李元晓为密王。

这些弟弟和妹妹,让李世民操碎了心。李世民怕他们长不大夭折,只能承担起长兄如父的责任,照顾弟弟妹妹们,希望他们平安成长。但是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李世民在当政的那些年里,隔三差五死弟弟妹妹,比如李元方死于贞观三年,李元亨死于贞观六年。没办法,只能隔三差五就埋葬弟弟妹妹。长不大的弟弟妹妹让李世民操碎了心,长大成人的弟弟,则是让李世民更加担惊受怕。他时刻的提防他们谋朝篡位。比如汉王李元昌,就想效仿玄武门之变,被李世民发现后,赐死。

李渊死后,李世民将他的陵墓也一再缩水。帝王陵墓一般九丈高,李渊的献陵缺只有六丈。李渊被安葬后,李世民也很少去祭拜。李世民的妻子长孙皇后驾崩后,李世民非常思念,在长安建起层观,以望昭陵。还经常让大臣们前来观看。

李渊的一生是非常辉煌的,韬光养晦,起兵晋阳,歼灭群雄,奠定了唐朝的基础。然而晚年却在儿子的监禁中,时时遭受无端的指责和嘲讽,成为了儿子光辉形象的衬托品,只能沉迷于酒色打发老年寂寞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