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光生华咏匠心

2019-02-20 19:44:45 生华咏,银光,匠心

艺术的召唤

浴火而生的银器

在小锤不断的敲击下

如同凤凰涅槃般闪耀着自己独有的光芒

虽没有那种惊人的闪闪之光

但婉约的色泽中彰显出的是低调与淡泊的品质

自从仙鹤成群降临、翩然起舞的传说诞生,这座位于大理最北、紧邻丽江的小城便开始以“鹤庆”为名。茶马古道的兴旺带来商旅如织,丰饶的银矿催生出娴熟的锻银技艺。

人们说,借由鹤所赐予的好运,鹤庆银匠们的双脚踏遍了连马帮也未能到达的远村深寨。或许是对那段奋斗心怀敬畏,当故道上的马铃声渐远,鹤庆的“小炉匠”们仍然坚守着对手工银器的执着。是的,时至今日,这里还有许多与白银的有关故事正在发生。

钟灵毓秀的水乡鹤庆,最为悦耳的声音,莫过于银匠手中的小锤敲打在银器上的“叮当”余韵,那声音清脆而悠长,尾声的颤音里,满是灵动,终于让人了然,自古以来文人骚客因何用“银铃”形容豆蔻少女的甜笑。

对于银器的钟情

是一种难以描摹的情愫

不同于珠光宝气、金碧辉煌

银器在精致中蕴藏的清雅脱俗

更能拨动心弦

盈盈一袖红酥手

低眉轻挽银镯羞

鹤庆的银器

始于美,却又不仅限于美

一对银镯,一支银簪,一枚吊坠

一套酒具,一幅银画,一尊银雕

从鹤庆银匠的手中

发乎技,止于情

那些精细的纹理里

流淌着难以描摹的情怀

新华村清澈的泉水流淌过

千百年的时光匆匆

鹤庆银匠在走南闯北的过程中

将银器技艺不断的传承、创新

衍化成一颗专注而细腻的匠心

回荡在清亮的敲打声中余音渺渺

雕刻在曼妙的纹理下行云流水

雕龙画凤中的大气磅礴,花鸟鱼虫里的巧夺天工,从老师傅嘴里,到少年郎手中,银器对于鹤庆,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担当,无数次,在新华村的巷子深处某扇半掩的门里,看见眼神明亮的少年正襟危坐,握着小锤的手稳健而灵巧,敲打出的,除了美轮美奂的银器,还有一颗专注而精致的心。

的确,在鹤庆新华村,我从未闻到过一丝这门手艺走向濒危的味道。与一些技艺不可避免地走向机械复制不同,鹤庆的银匠们似乎更加珍视手工孤品的价值,也很清楚能够战胜雷同的是一独一无二的故事,培育出故事的养料是用心倾注的时间。

——《悦游》五月刊《鹤庆银光》

图片部分源于网络,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

《题木居士二首》·(唐)韩愈

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

为神讵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下余。

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