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小时候 有着怎样悲惨的童年?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古时候的皇帝,除了开国之君外,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就算不是天天锦衣玉食,绫罗绸缎,起码也是从小过着优越的生活,拥有着美好的同年。
在清朝历代皇帝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当属康熙皇帝玄烨。在常见的史籍记载中,康熙从出生到8岁登基前的童年生活,比较受宠,也非常正能量。
比如清实录康熙朝实录记载,康熙生母孝康皇后怀孕时,衣裾周围似乎有龙盘旋,孝庄太后见后非常惊喜,因此很照顾康熙两母子。
还有一个故事,说康熙6岁时,带着两位兄弟向父亲顺治请安。顺治问及未来有何志向,小玄烨回答说,希望长大后效法父皇,顺治从此对其青睐有加。
清实录开篇,就对康熙进行了美化,似乎他是个天生的王者。但实际上,康熙的童年远没有这里所描绘的那么美好,甚至可以说,在登基之前,康熙的童年生活是有些悲惨的。
康熙六十年(1721年),有大臣向康熙提议,说为庆祝皇上御极60周年,准备搞一个庆典活动。但这一提案马上遭到了康熙的否决,因为正月初七和二月十一分别是康熙父母的忌日,他不想在这之前搞庆祝活动,并以此引申回忆了一下自己的童年境况:
“钦惟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母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歉之处。”
可见,康熙小时候不仅不受宠,甚至连亲生父亲的面都可能没有见过,以至于许多年后回想起来,康熙仍一直对此耿耿于怀。
为什么顺治要把刚出生的玄烨送到宫外让保姆抚养呢?第一就像康熙所说,自己未经“出痘”,即没有患上过天花,不具备对这种恶性传染病的免疫力。
有观点认为,顺治送走小玄烨,是出于保护心理,但这种说法不符合逻辑。
紫禁城是守卫最森严的地方,在天花肆虐之时,外地王公大臣都必须出过痘才能入京觐见,为的就是不把天花带入紫禁城中。所以顺治送走玄烨,并非保护玄烨,而是担心儿童免疫力低,患上天花传到宫中,实际上还是为了保护自己。
而说到底,无非是康熙母子不受宠。顺治最宠爱的妃子是董鄂妃,康熙生母备受冷落,康熙小时候也并非顺治心目中理想的接班人。
康熙童年得不到父母的照顾,基本处于放养的状态。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康熙小时候竟然沉迷抽大烟。
康熙在《庭训格言》中自述:“幼时在养母家颇善于吃烟。”我们不难想象,一个不到8岁就很会抽烟的小孩,他的生活环境会是什么样子,在这期间,康熙还染上天花,在鬼门关走了一回。如果不是顺治临终前听从汤若望的建议,选一个对天花有免疫力的儿子继承皇位,康熙或许会成为一个混吃等死的破落贵族。
幸运的是,命运选择了康熙,而康熙也抓住了机遇。悲惨的童年没有让他沉沦,反而化为了前行的动力。从小体察民间疾苦的康熙,在当上皇帝后,具备了更高阔的视野和更宽广的胸怀,也因此成就了清代历史上难得的一代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