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国的五大名人,你感觉谁最牛?

2019-01-21 12:54:46 晋国,春秋时期,五大

1、忠臣荀息

名黯,字息,本氏原氏,称原氏黯。春秋时代晋国大夫。曲沃晋武公灭翼后,任武公大夫。后晋武公灭荀国(今山西襄汾县荀董村附近)后,以荀国旧地赏赐原氏黯为邑,原氏黯从此以荀为姓,史称荀息。据史料记载,荀息出生于翼城县息城。

晋武公逝世后,其子诡诸继位,即为晋献公。晋献公遂下决心灭虢,荀息当即献计,请晋献公可用北屈的良马、垂棘的玉璧,献给虞君,假道虞国而伐虢。晋献公从策划出兵,到借道灭亡虢国和虞国,前后用了约5年时间。荀息因灭虢袭虞有功,为晋献公所重用。

献公二十六年(前651年),晋献公于病榻前拜荀息为相国,主持国政。晋献公病逝,荀息立年奚齐为国君。里克借举行献公治丧仪式之机,刺杀奚齐。荀息遂立奚齐之异母弟卓子(骊姬之妹少姬所生)为国君,但卓子和骊姬也被杀死,荀息深感有负于献公,遂自杀。荀息墓在今曲沃县城北10里之荀王村,相传荀王村为荀息的故里。

荀息为人忠诚,足智多谋,又是武公旧臣,忠心耿耿事奉晋献公近30年,是当时晋国的肱股之臣。荀息献计假道伐虢,扫除了晋国向中原发展的障碍。荀息受晋献公重托,不食其言,最终以死尽忠。

2、君主重耳

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先秦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

3、赵鞅

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原名赵鞅,又名志父,亦称赵孟。《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晋昭公时,公族弱,大夫势力强,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致力于改革,为后世魏文侯李悝变法、秦孝公商鞅变法和赵武灵王改革首开先河。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改革家。战国时代赵国基业的开创者,郡县制社会改革的积极推动者,先秦法家思想的实践者,对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其子赵无恤(即赵襄子)并称\"简襄之烈\"。

4、先轸

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曾辅佐晋文公、晋襄公两位霸主,以谋略见称。《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前633年)所载晋文公的“谋元帅”(即考虑中军主帅人选),先轸在城濮之战与崤之战中屡立战功,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元帅头衔并有着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

主帅战死沙场而大胜凯旋?的确,心怀愧疚的先轸当时免胄而冲入狄人阵中,结果身亡。先轸以死明志,襄公任命当时将下军的先轸之子先且居代先轸而将中军,成为晋国主帅。也算是君臣之间的一种惺惺相惜吧。

作为一个将军,他要死也要选择战死疆场这个最光荣最有尊严的死法。最终,先轸用世界上最壮烈的自杀式攻击执行了对自己的刑罚。白狄人敬重于先轸的忠勇,于是将他的头颅恭恭敬敬的送回了军营,只见他的头颅面色红润,就如未死一般。

天下无敌的一代战神先轸就这样壮烈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总结他的一生,只有热血二字,成也热血,败也热血,就连自杀,都要让热血洒满疆场,哀哉,壮哉,痛哉,惜哉!

晋国权臣赵衰以识人荐举贤能出名,他对先轸的评价就是“先轸有谋”。

的确,无论是城濮之战还是肴之战,先轸以其出众的谋略,处处考虑得当,让晋国顺利大败强敌楚、秦,开创文襄霸业。这位富于韬略的军事家,既有筹谋策虑之长,又有临阵指挥之能,而他的谋略颇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然而,这位杰出的军事家却不是称职的政治家,他为人公忠体国,耿正忠诚,结果不惜以身殉义。

5、赵成子

字子余,谥号为成季,故史称赵成子,春秋时期晋国卿大夫。造父的后代,他的祖父赵夙为晋献公将军,替晋献公征讨霍国。赵夙生赵共孟,赵共孟生赵衰。

晋文公即位后赵衰仍在出谋献策。文公即位第二年(公元前635年)的春天,周襄王因弟弟王子带发难逃到郑国居住,于是来向晋国告急。晋国刚刚安定,想派军队去,又担心国内发生动乱,当时秦国军队驻扎在黄河边,将要护送周王回京。赵衰便对文公说:\"要想成为霸主,不如护送周王回京、尊敬周王。周、晋是同一个姓,晋国不抢先护送周王回京,而落在秦国后边,就无法在天下发号施令。尊敬周王是晋称霸的资本。\"三月甲辰日,晋国就派兵到了阳樊,包围了温,护送周襄王到了周都。四月,晋杀死了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周襄王把河内、阳樊地赐给了晋国。

赵衰回到晋国以后,在晋国的原配妻子坚决要求把他在翟娶的妻子迎接回来,并且让翟妻的儿子赵盾做正宗继承人,而让自己的三个儿子居下位侍奉他[2]。晋襄公六年(公元前622年),赵衰去世,他的谥号是成季。赵衰的儿子赵盾便继承父亲当上了晋国的重臣。

赵衰死后,嫡长子赵盾续赵宗,庶长子赵同领原地,称原同。其子孙茵萌其德,世代为晋国六卿,直至三家分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