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血流漂卤,蚩尤之乱,不过於此矣!
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国的野王,结果野王降秦,上党和韩国南部完全被隔断。秦昭王两路出兵,一路太行山,一路攻向荥阳,想要逼迫韩国把上党割让给秦国。这时候的韩国已经十分恐慌了,在秦国面前没有一合之将,只好派阳城君去秦国谢罪,献出上党和秦国请和。
韩王在去秦国请和的同时,又派出使者到达上党,向上党郡守传达命令,把上党移交给秦国。但是上党郡守誓死不从,韩王又派出冯亭去接手上党。结果,冯亭也不愿意降秦。冯亭上任之后,暗中和赵国联系,想要把上党献给赵国,让赵国出兵来接受上党十七城邑。
上党位于太行山以西,吕梁山以东,是韩、赵、魏三国的交界。上党地势较高,如果秦国占据上党,那么秦国近可威胁赵都邯郸;也可挥师北上,截断赵和代、雁门、云中等地的联系。现在韩国想要把上党献给赵国,这对赵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平阳君赵豹表示,秦国出兵隔断韩国,目的就是为了占据上党,现在韩国突然要把上党献给赵国,目的就是嫁祸赵国,把秦国的目光转移到赵国身上。现在秦国兵强马壮的,赵国还不是秦国的对手,最好不要贸然去接手上党。但是赵孝成王、平原君赵胜等人都主张上党,认为白送的便宜不占白不占。于是,赵孝成王派赵胜去接受上党,同时派廉颇率领重兵驻扎在长平,严阵以待秦军。
赵国虎口夺食,彻底激怒了秦国。秦昭王派兵攻打韩国的蔺、缑氏,威胁韩国都城郑,防止韩国跟赵国联合抗秦。同时又派出王龁带领秦军的主力进攻上党。秦军来势凶猛,很快的就占据了部分上党的城邑,在公元前260年四月,王龁率领秦军向长平发起了进攻,赵军失利;六月再战,赵军再失利;七月,赵军再次损失两个都尉。秦强赵弱,赵军数战不利,老将廉颇见势不妙,决定坚守。廉颇久经阵仗,依靠地利筑造堡垒,坚守不出,秦、赵两军就这么在长平一带相持不下。
在廉颇和王龁相持不下的时候,赵国内部却吵成一片。赵孝成王想要和秦国展开决战;楼昌则认为应该派人入秦讲和;赵相虞卿认为应该派人携带大量珍宝去联络楚、魏,让秦国以为楚、魏、赵三国合纵,然后再向秦国讲和,赵国才可以握住主动权。然而赵孝成王采取了楼昌的意见,直接派人去秦国请和。结果,秦昭王和范雎隆重招待了赵国使者,向诸侯显示秦、赵已经议和,又暗中把垣雍许给魏国,让魏国不要救赵。这样一来,赵国完全的陷入孤立之中。?
赵国请和没能成功,廉颇在长平仍旧坚守不出,赵孝成王这时候认为廉颇是胆怯,三番四次派人责备廉颇。秦相范雎也趁机使用离间计,到处宣称秦国只怕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赵孝成王本来对廉颇已经心生不满,又中了秦国的离间计,不顾蔺相如和赵括之母的劝告,让赵括去长平代替廉颇成为赵军的主将。?
赵括接替廉颇之后,准备执行赵孝成王的意图,对秦军发起进攻。秦昭王知道赵括为将后,暗中安排白起为上将军,担任长平的主将,王龁为副将,并且命令军中保密,“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白起到任之后,利用后退诱敌,分割包围然后聚而围歼的战法,用5000骑兵突入赵军阵中,封锁赵军粮道。赵军被分割包围,粮道被封锁,无奈之下只能转攻为守,等待救援。秦昭王得知后,征发当地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开赴长平战场,阻拦赵国的援军以及粮草。
在赵军断粮四十多天后,赵括孤注一掷,率领精锐强行突围,结果在乱军之中被射死。赵军无帅,军心涣散,四十多万赵军全部向白起投降。白起认为赵军反复无常,难以控制,就坑杀了这四十万降卒,只留下二百多人放回赵国,让他们动摇赵国的士气。长平一战,秦军一共歼灭赵军四十五万,秦军也伤亡过半,蚩尤之乱,不过於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