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箴言”话“为官”
三国时期魏国司马昭训长吏言:“为官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清慎勤”这三个字虽然是古代封建统治者的为官之规语,但是过往千年,仍然对现时具有警醒的意义,作为党员干部虽然不同于古代的官员,但是在责任担当、为民办事方面都要牢记这三个字,要做到勤政为民、服务为民、谋福为民。
一个“清”话清廉。党员干部必须要时刻将党的规章制度挺在胸前,要做到两袖清风。从北宋的文学家范仲淹、文学家苏东坡再到明朝的于谦、海瑞可谓代不乏人。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更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其在任蜀国丞相后曾向刘后主提到:“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作为位高权重的丞相,能够在身后做到如此之廉洁,更是为官之榜样。对于其写的《诫子书》更是流芳千古,其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名利,非宁静无以致远”更是得到世人的推崇,而他一身也都是这么做的。作为党员干部必须要从历史中去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金钱观,真正做好“为官”者的本分,能够永葆共产党人的廉洁本色。
一个“慎”字话言行。党员干部是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代言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时刻保持一名党员干部的素养,做到谨言慎行。慎,代表一种品德,慎独,慎始,慎终,不欺心,谦虚谨慎,善始善终。特别是在制定执行各项政策制度的时候,更是要做到慎重,必须要三思而后行。“三缄其口做真人”,对于说话必须要管住嘴,党员干部要说话掷地有声,真正让说的话有份量。
一个“勤”字话实干。谋事要勤,干事要勤。“一勤天下无难事”,党员干部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更是要做到兢兢业业,勤于政务。政不勤则百事殆。党员干部必须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要真心实意的为人民群众谋实事、办好事,真正担负起党员干部的责任与使命,切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文/泊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