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画漓江画重庆
李可染先生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从漓江山水中汲取了丰厚的营养
李可染先生一生爱画漓江山水,多次赴此写生。1959年,李可染先生首次往漓江,创作出20多幅作品。1962年带学生到漓江写生,历时2个月。后于1979年再赴漓江。李可染先生从漓江山水中汲取了丰厚的营养,这也成为他重要表现的题材,代表作中就有《漓江胜境图》。从这一题材的多幅构图中,也可以看出他对漓江山水的喜爱和精心推敲。
李可染先生在1979年所作此画中题道:“世称漓江山水甲天下,吾曾三次往游览。江山虽胜,然构图不易,兹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因略得其意,人在漓江边上,终不能见此景也”。往自然山川之中写生是非常重要的感悟与创作的方式,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却并不是原依照原貌照搬,从这一题款之中,正可领略出李可染先生对写生创作的方法与创作思想。昨日往杨红英工作室去玩,与好友邓剑宾一起大家聊得开心,红英翌日会往华蓥山写生去,问我写生如何画好现场的山水,刚好把李可染先生这画和题画的文字拿出来给她看。也把吴冠中先生写生的方法讲给她,原来吴冠中先生也是如此,他会把眼前的山川取最好的几段进行组合,也并不会原样照搬。面对山河,写我心声,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所得才是好方法。这也正如李可染先生所讲,如果真是人在漓江边上,终又不知画里是什么具体的地方,但放眼一望,漓江的美景不正跃然纸上吗?
李可染先生提倡师法自然,因而其山水画具有从大自然中得到的新鲜感和生命力,也在画面中巧妙强化了光的对比,开创了前所未见的山水画法,是为新中国山水画复兴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画面雄浑,笔墨苍茫,给人以厚重的感受;因是来自大自然对漓江山河的写生和感悟,许多漓江的地貌、舟船、郁郁葱葱的山林都成为画中景物,而常常是厚重之间、山峰交错时的一抹微光,又令画面在厚实中多了灵性,桂林山水甲天下,李可染先生笔下的漓江更是一绝。
师牛堂与重庆的不解之缘
李可染先生擅画牛,他的牛与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并称为二十世纪中国水墨“四绝”。说起画牛,这与重庆有着不解之缘,他早先画室“有君堂”也就自然扎根在了重庆,最终他跟随徐悲鸿先生去北京后还把北京的画室名称定为了“师牛堂”。
李可染先生1937年加入郭沫若主持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在武汉等地画抗日宣传画。1938年,李可染赴武汉,先后在周恩来、郭沫若领导下的部门进行爱国宣传活动,同年12月,第三厅迁入重庆,李可染先生于第二年的春天来到了重庆。1939年时,他完成抗战宣传画《是谁破坏了你快乐的家园?》。1940年,李可染住金刚坡下的赖家桥,由宣传活动转中国画创作研究。
他曾在《自述》中回忆了自己画牛的经历:“1941年后,文委会的工作告一段落,我有较多的时间恢复对中国画的研究。当时我住在重庆金刚坡下村民家里,住房紧邻着牛棚。一头壮大的水牛天天见面。它白天出去耕地,夜间吃草、喘气、啃蹄、蹭痒,我都听得清清楚楚。记得鲁迅曾把自己比作吃草挤奶的牛,郭沫若写过《水牛赞》。世界上不少有贡献的科学家、艺术家都把自己比作牛。我觉得牛不仅具有终生辛勤劳动、鞠躬尽瘁的品质,它的形象也着实可爱,于是以我的邻居作模特,开始用水墨画起牛来了。”李可染先生水墨写生,居处多有牛相伴,所以这一题材自然进入他的笔下。李可染多次题写以牛为主题的跋语,1988年的一幅画作上他题写道:“牛,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农而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无华,气宇轩宏,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倦写之。”
他笔下的牛极富生活情趣,或行、或卧,常与稚气的牧童、河边小景相映成趣,生机盎然。他留下了许多以牛为题材的精彩作品,并将北京的画室名为“师牛堂”。前些时日往金刚坡去探寻李可染先生当时在重庆的画室“有君堂”,终不得见,却寻到了抗战时期也来到重庆金刚坡的傅抱石先生的故居,也算是很有不少收获了,包括当时也来到重庆的徐悲鸿先生、吕凤子等诸先生,这些国画大师给重庆还是带来了不少的影响和活力,加上老舍、郭沫若等文化名人,重庆也成为当时世界重点关注的城市之一。
1944年,《李可染水墨写意画展》在重庆举办,徐悲鸿作序,老舍撰写《看画》一文:“可染兄弟画了一幅水牛、一幅山水,交给了我。这两张我自己买下了,那幅水牛今天还在我的书斋兼客厅兼卧室里悬挂着。我极爱那几笔抹成的牛啊!”老舍先生爱画、藏画,并为画家提供创意也是一佳话,当年齐白石所作“蛙声十里出山泉”也正是源自老舍先生的命题,白石先生按老舍先生之命题完成创作,留下了这幅传世名画,并由老舍先生出资收藏。老舍先生是真正爱画、懂画、藏画之人,所以自然也令白石等诸先生敬重,而老舍先生也是真正收藏到了不少的好画。这对我们今天喜欢国画、喜欢收藏的人来讲,何尝不是一种好的收藏方式呢?藏也是要用”心“的。
1946年,李可染应徐悲鸿先生之请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并结实了齐白石先生,展开了他绘画人生的顶峰。
南木(郭楠)《江渚春歌》
南木(郭楠)《昂扬风雪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