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为什么他们吃完饭放下银子就离开,从来不问饭菜多少钱呢?

2019-01-22 14:05:16 银子,吃完饭,饭菜

大家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有没有一种发现,比如在电视剧《水浒传》里,牛肉和酒应该应该是古代人的标配,但是让大家好奇的是他们吃饭都不问价格,而且吃完饭把银子放在桌子上就走了,店里的小二也不数钱,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想问的,我们知道货币是通用的,但是对于吃完饭放下钱就走的这样的情况,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除非在现实中你是一个富二代之类的,但是还是少数,不可能放下钱就走,放的多了不说,那如果你放的少了怎么办?

原来在古代白银的价值及其的高,虽然在现代已经没有那么值钱了,但是在宋朝以前,银子和金子都一样是价值很高的流通货币,一直到明清的时候,开始对外贸易开放,才让白银的数量得到了提高,所以才慢慢的形成了碎银子。

即使它成为了流通的货币,但是银子比铜钱的价值高,假如铜钱是硬币,那银子就是我们手中的钞票了。根据记载,那时候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五百元,因此可以看出白银的价值并不是一文不值,随随便便吃完饭就把钱放在桌子上的,而且买价值高的东西才会用到白银,比如买头牛或者是买只马。

因此我们现在就明白了,他们一般去的都是高档的场所才会用上白银,如果去的是普通的地方,那应该用铜钱就可以了。而且在那些高档场所的店里都会有称量白银的工具。所以我们看到那些大侠放下银子就走,他们应该是真的有钱,不会少给的,店小二自然也不会去点银子。如果你没有那么大度,生活的比较普通,他会和店小二一起去前台称量银子,然后再给他找回一些碎银子。

其实这都取决于自己的经济水平,如果你经济富裕,那你就可以和大侠一样放下银子就走,如果你普普通通还是和小二去前台称量银子为好,古代这种事情也不难理解,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