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使节活动频繁,政府给使节提供了怎样强有力的支持?

2019-01-18 23:56:39 使节,强有力,政府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明初外交成果非凡,国家给予了使者哪些支持,开始本文的阅读吧!明初,国家百废待兴,对内大力发展经济,在短时期内改变了因战乱造成的残破局面,整个国家出现欣欣向荣的气象。对外则广交邻国,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在经济上更是厚往薄来,吸引了各国的注目,外交局而逐渐打开。

明初,虽然由于邻国对新建立的明朝有恐惧心理,导致了外交使节要经历种种曲折,如有的使节被杀,有的被拘留,有的受阻,但随着明政府外交政策逐渐被各国所了解,各国对明朝的友好程度日益加深,出使的使节也逐渐成为在各国受欢迎的客人。因此可以说,明朝繁荣强大和对外方针的正确,是使节们出使成功的可靠保证。

同时,也应看到明朝政府对于使节们给予全力支持,对使节们的安全极为关心,对使节们的境遇决不孰视无睹。如永乐七年,出使鞑靼的明使节,给事中被杀害,竟成为明成祖亲征鞑靼的导火线。成祖闻知使者被鞑靼统治者惨杀后,异常愤怒,当即修书谴责鞑靼首领本雅失里:“迩遣都指挥金塔卜歹,给事中郭骥等送完者帖木儿等还,斯与尔通好,尔乃悖慢,-妄杀往使,驱败士之众欲肆寇掠,何桀骜颠越如是耶!今明征虏大将军率师往问杀使者之敌,朕命年亲率大军往正尔罪”。

第二年二月,明成祖果然亲率大军远征鞑靼,在征讨檄文中提到:“凡四夷偏远靡不从化,独北虏残孽处于荒裔,肆逞凶暴。屡遣使申谕,辄拘留杀之。乃者,其人抄边,边将获之,再遣使护还,使者复被拘杀”。同年五月,在班师诏书中明成祖第三次提到:“独此胡骋凶梗化,屡使抚循辄见拘杀…彼劣性不移,复杀使者,积慝骋虐,益肆寇攘。逐亲率六军往征之,用拯颠连,绥宁降附。”明成祖在一年的时间内,连续三次提到鞑靼杀害使节事件,并极表愤慨,可见鞑粗屡次杀害明朝使节,也是明成祖对其用兵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一些国家拘留明朝使节,明政府也屡次加以遣责并提出强硬要求,甚至专门派人要求这些国家放还使者。如洪武三十年,明使宽彻出使别失八里被拘留,明太祖立即致信别失八里,警告他:“吾于诸国未偿拘留使者一人,而尔拘留吾使,岂礼也哉?是以近年回回人边地者,且留中国互市,待宽彻归,然后遣还。乃回回久不得还,称有福母妻子朕以人思父母妻子乃其至情,逆人之情,仁者为为,遂不待宽彻归而遣之。是用复遣使书往谕,使致朝廷恩意,毋使道路闭塞而启兵论也。”由上述书信可见明太祖为要求放回使者,竟不惜拘留部分回回商人做为人质,以对别失八里统治者施加压力。

又如洪武十一年,明朝遣往高丽的使节被拘留之后遭杀害。明太祖当即加以遣责,甚至要不惜兵戈相见。明太祖指责高丽统治者“尔杀中国无罪之使,其罪深矣”,如不悔过,则要面临明朝“舟舻千里,精兵数十万,扬帆东指,特问使者安在!”这样的后果。高丽统治者自知理亏,更害怕明朝借此事讨伐,被迫认错谢罪。

永乐二十年(1422),明成祖征讨蒙古阿鲁台部,也把“朝廷使者至彼,或恣慢侮,亦有拘留之不以礼待者”做为一个出兵的主要理由。明政府这种对使节们强有力的支持,让使节们放心。使节们虽不远万里,来到遥远的异国,但感觉到有强大的国家政权做为依靠,也就势必增添了完成任务的坚强信心。

其次,明政府重视外交使节们的地位和待遇,对出使有功者能及时予以奖励或提升。明初出使的使节多由行人司中的行人担任,洪武十三年行人司初设时仅为九品衙门。但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行人司的职责扩大,其行人的地位也有所提高。行人司“设行人、左右行人,职专奉使。后设行人为司正,左右行人为司副,更设行人三百四十五员。二十七年升正七品衙门。”行人司的职责也由最初的“职责奉使”扩大到“开读诏敕、奉使四夷、谕劳赏赐、赈济、征聘贤才、整点大军等事例。”凡以上任务,一般均由行人司包办,不许别衙门侵夺,如临时乏人,方许别官兼差。

行人官阶为七品,虽如同知县,但其派遣到各地,均代表中央政府,因而地位要高于同一品级的地方官。如规定:“凡行人奉公差在外,洪武间定与本处官东西坐。”明代公堂坐椅,以中为上,东次之,西为下。从座次排列上可以看出行人的地位要高于一般州县官。

对出使有功的使节,明政府及时予以嘉奖。如洪武九年,僧人祖阑克勤出使日本获得好评,被明政府委以考功监丞官职并贈白金百两,还让他还俗任官从政。永乐三年,赵居任出使日本拒收贿赂,回国后亦获得嘉奖,得到彩币三表里、钞四十锭。永乐十七年,张邦达因出使成功被提升为河南道监察御史。

虽然经常奖励出使的官员,但对少数使节出使外国造成不良影响者,也要受到处分。如洪武二十九年,礼部尚书享泰出使安南虽获成功,但他私买安南仆人带回国内,影响不好,明太祖即把他贬为监察御史。这种赏罚分明的态度,对使节们既是鼓舞,也是警戒。

明初外交使节大都受过良好教育,文化素质和修养较高,有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心,也是他们能顺利完成使命的原因之一。正因为使节们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才会养成出使时强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不仅能言善辩,把明政府旨意完全准确地转达给各国统治者,而且能遇事沉着冷静,不辱国格,维护国家的形象。读完本文,各位觉得明朝统治者有大气魄吗,欢迎留言讨论。